战“疫”场上的“流调人”

作者:刘洁来源:安康新闻网发布日期:2020-02-27 10:55
分享

在全县上下共克时艰、共同抗疫的这个春天,一大批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警察、志愿者、社区工作人员进入我们的视野,成为抗疫“明星”,然而,还有一群人,他们“低调抗疫、作战隐蔽”,石泉县“零”纪录的战果背后也饱含着他们不为人知的艰辛付出。

“流调”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简称,是疫情防控过程中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在石泉县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一支由12人组成的专业流行病学调查队伍,他们中年龄最大的50岁,年龄最小的25岁,但他们都有一个特殊的使命,那就是做战“疫”场上的“侦查员”,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

“好,感谢您配合我们的工作,谢谢,再见!”2020年2月24日,石泉县疾控中心计思远挂断了一个长达82分钟的流调电话。张某,熨斗镇人,返石之前有武汉暴露史,出现头晕、咳嗽等症状,指挥部接到县医院报告后,高度重视,要求疾控中心进行核酸检测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短暂休息后,计思远完成了一份长达7页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报告中,张某基本信息、外出务工及返乡过程、返乡后排查管理情况、接触人员等信息一一阐述,张某的整个行动轨迹可谓是无缝链接。

“我们进行取样的同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到现场与患者及相关人员面对面交流,特殊情况下采取电话询问。了解患者患病前后的暴露史、接触史、活动轨迹、就医情况等,寻找与传染源、传播途径有关的蛛丝马迹,为判定密切接触者并采取隔离措施、确定消毒范围等提供依据。”石泉县疾控中心流调组组长凌小松介绍说。

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具备缜密的思维,也要像心理医生一样善于安慰被调查人,引导被调查者回忆自己的行动轨迹,接触人员等信息。

“她可能很害怕,担心自己真的感染上了新冠肺炎,所以她的情绪特别激动,说话带哭腔,没有逻辑,断断续续。”冯跃玲说起2月19日接触的那个发热的年轻女孩,满是怜爱。冯耀玲今年50岁,是此次流调人员中年龄最大,也是最善于沟通的一名老疾控人。在她的安慰下,女孩最终平复了情绪,配合她完成了流调工作。

“我们12个人分成了3班,24小时接收指挥部医疗救治组的指令,哪里有风险源,我们就到哪里。要说危险,也确实是危险,我们接触的人都是疑似病人或密切接触者,在没有排除之前,都是隐患。但我们没有一个人退缩,樊宁秀、冯如月、凌小松他们几个家里都有小孩,我和刘康家里都有生病的老人,也担心万一调查对象被确诊,我们也有很大的风险。但是,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冯跃玲坚定地对笔者说。

“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使命”,这就是石泉县疾控中心12名流调人员的心声,他们甘当 “疫”战中隐形的“福尔摩斯”,把安全留给他人,把风险留给自己,把精彩留给他人,把平凡留给自己。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