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防控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分昼夜的疾驰在医院与隔离病区之间,他们在移动的“危险”中,与病魔抗争,同时间赛跑,他们是救护车驾驶员,被大家称为战“疫”一线的“生命摆渡人”。
52岁的李兴军,是紫阳县人民医院一名救护车驾驶员。自疫情发生后,他就和另一名同事一起承担着全县疑似、确诊患者的转运工作。他们24小时待命,随时等候派遣,最忙的时候他们每天要出车10趟左右,里程达500多公里。
“我每天都会打电话给家人报平安,她们也很支持我的工作,还嘱咐我要做好防护。”李兴军说。
由于考虑到妻子身体不太好,李兴军在承担了几天转运工作后,还是选择搬进了医院安排的宿舍中,就这样夫妻俩再也没有见过面,即使同在医院工作的女儿,也很少见到父亲。
患者多的时候,李兴军他们往往都是刚转运完患者返回医院,脱下防护服,又要立即穿上新的防护服,继续转运患者,一天吃一顿饭是常事,累了就靠在驾驶座上打个盹。
“尽最快速度把患者送到隔离病区进行医学隔离,与时间赛跑,就是我们急救车驾驶员的职责。”李兴军说。
一般连续穿着防护服几个小时,期间不能吃、不能喝、不能上厕所。由于经常长时间佩戴口罩、护目镜,李兴军的脸上也留下了一道道红印子。但他却总说:“比起一线医护人员,我们这点辛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2月7日凌晨3点,刚躺下不久的李兴军再次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一名患者需要立即送往县隔离病区。
挂断电话后,他立即翻身起床,将潮湿的衣服套在身上,便匆匆踏出宿舍。夜里的街道显得格外寒冷,双手在胸前狠狠地搓了搓,继续朝医院走去。
到医院后,他迅速准备,戴口罩、帽子、手套、穿防护服、鞋套,这些防护用品的穿戴流程已经演练多次,他早已烂熟于心。准备结束后,他就坐在车里耐心的等待患者。
时间一分分过去,他的呼吸逐渐变得困难,汗水再次浸透了全身。接上患者,他一路疾驰奔向隔离病区。穿着防护服开车,除了行动没那么方便,时间长了,护目镜还会起雾。一开始,他还会下意识地扭下脖子,试图甩掉雾气,后面就不这样了,因为根本没用。
从医院到隔离病区来回需要两个小时,完成转运任务后,李兴军已经非常疲惫,但他仍坚持给救护车消毒、按程序脱掉防护服,不遗漏任何一个环节。忙完这一切,天边已渐渐泛白。
“毕竟要和患者直接接触,心里肯定有一定压力的,但患者的压力比我们更大,我们能做的就是把他们安全的送到目的地,保证他们能够得到及时救治。”李兴军说。
在紫阳,还有许许多多像李兴军一样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党员干部医护人员,无论他们是生命的“摆渡人”,还是生命的“守护者”,都在全身心投入于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执着奉献、默默坚守,扛起了职责的使命和担当,坚定地守护着人民的生命安全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