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初心在黄土地里发芽生长”

--记紫阳县向阳镇院墙村乡村医生 夏圣员

作者:刘钤林来源:紫阳县卫生健康局发布日期:2020-05-11 09:16
分享

位于巴山脚下的紫阳县向阳镇院墙村,有常住人口2100余人。那儿青山环抱,绿水环绕,人口居住分散,留守老人和儿童居多,是个典型的陕南乡村。

在这个村里土生土长的80后夏圣员,是村里的一名乡村医生。他自称年少时没有远大理想,只想在乡村行医。因为他是农民的儿子,深刻地体会到父辈的艰辛,特别是生病时的无助、无奈。初中毕业后,他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学医。毕业后辗转多个城市,也曾在广东有了稳定的收入,不为温饱担忧。可在夜深人静的异乡,回想着家乡父老乡亲的形象常常浮现在他的脑海,一张张被病痛折磨的脸扭曲、痛苦、麻木……

那一年,夏圣员在公司不辞而别,手握一张长途车票从南粤返回陕南故乡。他经过考试,申请注册办起了村卫生室,走上乡村医生之路。刚开办村卫生室不久,邻村一位大叔到他家来找他,说自己年过80岁的老母亲哮喘发作,不便去山下的医院就诊,让他上门给老人治疗。夏圣员当时没有多想就答应了,挎着出诊箱就跟随大叔出发。经过两个多小时步行,才来到居住在山顶上的大叔家中,他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顾不上休息,立马给老人把脉,测血压,心肺部听诊,看老人呼吸急促,情况紧急,立马把携带的急救药品掰开,亲自喂到老太太口中,然后等待转机。时间过去两个多小时,老人呼吸逐渐平稳,能清楚说话,他悬着的心也平静了下来。老太太紧紧拉着夏圣员的手,泪流满面地说:小伙子,你要是早出生二十年就好了哇,我的病也不会拖到现在这么严重。听到老人动情的话语,初出茅庐的夏圣员备受鼓舞,他发誓一定要坚持做一个德才兼备的乡村医生,为乡亲的健康服务。


2017年腊月,临近年关之际,紫阳县境内普降大雪,狭窄的山路上一脚踩下去,雪淹没裤脚。就在这种恶劣的天气下,村里一位宋老汉在家突然昏迷不醒,医院的救护车无法到达。宋老汉儿子打来电话请夏医生到家去看看。夏医生穿着筒靴深一脚浅一脚匆忙赶到宋老汉家中,只见屋里围坐着十几个亲属,他们表情沉重,一筹莫展。经过测血压,把脉,问病史,他断定老人是脑血栓发作,夏医生立即用三棱针为老人治疗,然后静脉输入活血通窍药物。大约四十分钟过去,老人睁开了双眼,开始断断续续的说话。一屋子人顿时喜出望外,夏医生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在那一刻,终于体会到“苦心人,天不负”这句千古哲言的深刻含义。此后,夏医生越来越觉得在农村做个好医生比在城里大医院上班更加重要,更加自豪。 

在乡村行医的几年时间里,他总是会遇到很多顽固的颈肩腰腿痛患者,打针吃药疗效甚微。为了解决这些疑难病症,他2012年自费到北京汉章针刀医院进修,每天住在京城暗无天日的地下室,吃便宜的馒头和刀削面,历时半个月,尽管省吃俭用,也花费5000多块。好在学有所获,使他系统全面掌握了急慢性软组织损伤的小针刀治疗方法。据了解,他是紫阳县境内村卫生室运用小针刀治疗第一人,学成后回到村卫生室,开始用小针刀为患有软组织损伤的村民治疗,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以前很棘手的慢性疼痛病症不再久治不愈。

夏圣员扎根故乡的村庄已6个春秋,他忠实地践行着诺言,用汗水、用青春、用热血,用乡村医生朴实无华的实际行动,诠释着“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他日复一日为家乡的父老乡亲测血压、测血糖、配药、换药、打针,要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村里搬了三次家,用坏了三个出诊箱、六七个血压计,每一次去城里,他都要去最大的医疗器械市场转悠,只为添置一件得力的“家当”。面对城市眩目的高楼和拥挤的人流,只觉得自己好像被时代甩到了千里之外,也曾想再次融入城市的生活,可心早已飞回了崇山峻岭中,飞回了黄土地,城市再也留不下他恋乡的灵魂。

曾经和夏圣员一起学医的同学有人下海开药房赚的盆满钵盈,在沿海城市买房安居;有的在医院当了院长,有的成为科室骨干,而他至今仍在基层默默无闻做着的一名“乡村医生”。面对世俗的眼光,而立之年的夏圣员在微信朋友圈里这样写道:“你可以长成一棵大树,我也可以成为一株小草。生命本是多元性,何必要跟他人对比?在城里是为人民服务,在农村也是为人民服务,何来高低之分?无论在城市还是乡下,有梦的地方就是远方,心安的地方才是天堂。”就让巴山汉水见证他的青春年华和成长之路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