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日报】织牢保障网 守护群众健康

——安康市汉滨区推进健康扶贫工作纪实

作者:来源:陕西日报发布日期:2018-12-04 15:44
分享

健康扶贫是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战,也是难中之难。安康市汉滨区在工作实践中,围绕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这一核心,一手抓精准施治斩病根、减存量,一手抓预防控制断病源、控增量,织牢健康扶贫保障网。

汉滨区建立了健康扶贫考核督查机制,实行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和“一票否决”制度,把健康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任务考核,让脱贫攻坚战的“一把手”工程赢得民心。

降低存量做减法

减轻负担助脱贫

任成霞是建民街道办任家坝村村民,母亲瘫痪,丈夫去年在外打工时骨折,至今没有痊愈,不能干重活。今年10月14日,任成霞和丈夫在地里干活,不小心惊动了胡蜂,两人被胡蜂严重蜇伤。当天,他们来到安康市中医医院就诊,医生让住院治疗。夫妻俩在医院住了5天,等病情稳定后才出院,住院总共花费2万多元,经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等报销后,他们仅仅支付了600多元。“如果没有健康扶贫政策,我们根本负担不起这个费用,只能找亲戚朋友借,也不知道啥时候能还得上。感谢政府!”任成霞说。

从“三提一降三免除”医保倾斜政策,到建立完善的“四重保障”机制,汉滨区从降低因病致贫存量做减法入手,提升健康扶贫的质量和社会预期,县域内“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达到百分之百。

截至今年10月底,汉滨区已门诊救治33.33万人次,减免一般诊疗费202.7万元,累计为9290例特种慢性病贫困患者办理了《慢性病管理手册》,补偿2.24万人次慢性病费用99.3万元,救治住院贫困患者3.46万人次,落实各类报销(救助)1.51亿元,合规费用报销比为88.74%。预计年内医疗保障倾斜政策覆盖50万人次,报销救助各项资金达2.1亿元。

汉滨区按照“四定两加强”的原则,通过“三个一批”,落实定点救治,实施规范管理,已完成救治大病患者222例,救治率达100%;扎实推进“光明扶贫工程”项目,已完成70例贫困白内障患者手术治疗,做到大病集中救治一批;优化签约服务内涵,组织责任医师团队签约服务贫困家庭,开展慢性病患者个性化签约服务,按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对符合条件的15万贫困人口开展免费健康体检,针对12544例慢性病患者提供个性化签约服务,实行慢性病签约服务一批;通过健康扶贫保障体系,充分依托红十字会项目和社会救助力量,用活用足现有政策,切实减轻重特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负担,防止因病致贫返贫,落实兜底保障一批。

社会爱心扶贫力量加强对口帮扶。1年来,共有13个支援单位15名支援医师及骨干到汉滨区开展对口帮扶工作,帮扶新建特色专科2个,指导新技术项目2项,开展手术112台次、业务培训14场次,培训400余人次,受援单位已派出25人到上级支援单位在岗进修,选派了25名卫生院人员在市区医疗机构进修学习。

汉滨区通过医院对口帮扶、大病救治帮扶、服务保障帮扶、精准结对帮扶等方式,提高了县域内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县域内就诊率达到85%以上,实现90%的大病患者在区域内得到有效救治。

疾病预防做加法

健康入心促脱贫

汉滨区建民街道办任家坝村村民李增桂患高血压七八年了,经常犯病,严重时会晕倒在地。由于家庭贫困,她从来没到医院找医生看过病,犯病时就自己买点药吃,病情一直不见好转。2014年,建民卫生院医生任成斌成为她的签约医生后,她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任医生经常来我家看我,量血压、问病情,不仅给我药品,还给我讲了许多健康知识,告诉我要少吃盐,多吃蔬菜和喝白开水。只要我觉得难受,给任医生打个电话,他很快就会过来。在他的指导下,现在我的血压正常了,头不晕了,走路也有劲了。”李增桂说。

只有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才能有效化解大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汉滨区通过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努力形成风险化解机制。

突出普及性,大力推进健康知识普及和健康促进行动。汉滨区以创建健康城市、健康教育促进区和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实施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和健康促进行动。今春全面启动全国健康促进区建设工作,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多途径多方式进行宣传,在健康知识专栏刊发文章30期次,编印健康知识读本5.5万册,组织开展了健康宣传500余场次;建成健康教育示范街1条、健康小屋37个,搞好健康步道、健康公园等建设;组织了50名健康教育专家,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六进”活动,利用世界卫生日开展健康教育宣传,以专家巡讲、入户随访、12320热线电话等多种形式开展健康知识宣传。

突出针对性,加强慢性病、地方病和传染病综合防控。汉滨区继续巩固提升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成果,进一步完善“三位一体”的慢性病防控机制,认真执行35岁以上人群首诊测血压制度,各医疗单位首诊测血压率达90%以上。加大慢性病发现力度,提高全区高血压、Ⅱ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和血压、血糖控制率;狠抓10种重点传染病防控工作,夯实计划免疫工作,全年无重大传染病疫情。

突出精准性,加快公共卫生补短板和妇幼保健项目实施。汉滨区组建了186个责任医师团队,以贫困家庭、慢性病、年老体弱等特殊人群(家庭)为重点,定期向重点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生命全周期服务,着力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健康保障水平。

突出全民性,不断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和全民健身普及行动。汉滨区为有效控制区域病媒生物密度,保障辖区广大群众身心健康,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按照“五有”(有机构、有人员、有资金、有机制、有考核),围绕“五化”(净化、硬化、绿化、亮化、美化)目标,整合项目资金,积极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目前,汉滨区已创建卫生镇23个、卫生村144个、卫生单位624个,完成农村改厕项目2.5万余户,农村环境卫生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制度创新做乘法

多力汇合拔穷根

汉滨区建民街道办任家坝村村民任玉夺今年63岁,他和老伴都患有高血压。2015年,任卫锋成了他们的签约医生。“任医生给我家带来了福音。在他来我家之前,我们有病基本不找医生,都是自己随便买点药吃。签约后,任医生经常到我家来,给我和老伴检查身体,测血压、心率,送药给我们,还让我们全家参加免费体检,给我们讲解健康扶贫政策,让我们省心、省力还省钱,感觉像一家人。有时候,我们深夜觉得身体不舒服,任医生也会很快赶过来。”任玉夺说。

汉滨区继续深化“茨沟模式”的实践运用,根据前期探索,再次整合区、镇、村三级卫生资源,深化以“团队签约、责任到人、挂牌公示、上门服务”为内涵的“茨沟模式”,形成了“区建技术指导团队,镇有责任医师团队,村实行签约式服务”的三级服务体系,以贫困家庭、慢性病患者、年老体弱等特殊人群(家庭)为重点,定期向重点居民提供集预防、保健、康复、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生命全周期服务。目前,全区已组建责任医师团队186个,覆盖全区所有行政村。责任医师团队签约服务的“茨沟模式”先后被新华每日电讯、陕西电视台等媒体专题报道,得到国家卫健委及省、市的充分肯定,并在全省推广。

创新新农合支付制度改革。汉滨区从解决贫困人口看病贵的难题入手,创新和推行新农合混合支付方式改革,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医疗机构诊疗行为进一步规范,形成了自主控费的良好局面;新农合基金使用效率不断提高,实现了“贫困患者、医疗机构、新农合基金”三方共赢的发展局面。汉滨区已被国家卫健委确定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支付方式改革联系点,并得到了中央和省上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创新搭建签约服务平台。为了进一步完善健康扶贫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度,落实签约服务措施,提升履约服务能力,加强签约服务监管和考核,汉滨区搭建开通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系统平台。该平台通过智能手机实现随访纪实、电子档案云存储、GPS定位、服务照片上传等功能,让签约服务工作更加便捷、高效、真实,也将使签约服务考核更加方便有力。目前,全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已全部使用该平台,效果良好。

创新档案信息管理新载体。汉滨区积极推进信息一体化建设,建立了脱贫攻坚档案资料信息化网络存储管理平台,定期上传健康扶贫档案数据。镇村通过平台查阅,进一步落实健康扶贫措施,完善档案资料,从根本上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提升全区脱贫攻坚档案资料管理水平。

“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聚焦因病致贫群体,细化实化政策措施,落实到村到户到人,严格考核,凝聚起更大力量,真抓实干,确保一年一个新进展,如期完成健康扶贫目标任务。”谈及今后工作开展,汉滨区卫计局局长李运武信心满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