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构建医共体建设“5+1”新模式

作者:来源:汉阴县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日期:2020-08-19 09:33
分享

今年以来,汉阴围绕“5+1”工作模式,坚持多点发力,健全完善医共体五项帮扶机制,全力实施医保总额预付改革,确保国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工作稳步推进。

深化需求对接机制,各医共体牵头医院(指: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坚持问题导向,以“解决一项医疗急需,突破一个薄弱环节,培养一支技术团队,新增一个服务项目”为目标,围绕“一镇一特色”工作思路,采取共性指导和个性需求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基层补短板、强弱项,提升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急危重症的诊疗能力。镇卫生院每半年向县级牵头医院提交1次书面需求申请,14所镇卫生院共向县级牵头医院提交需求38项,确定帮扶事项21项,均纳入全年工作计划,并有力有序推进帮扶协议落到实处。

完善人才下沉机制,县卫健局建立县级人才下沉基层长效机制。县级牵头医院晋升中级职称人员在镇卫生院帮扶时间不少于6个月,晋升副高职称人员在镇卫生院帮扶时间不少于1年,通过建立“晋级支医”制度,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县级牵头医院分别成立了3个帮扶团队和2个巡诊团队,对6所镇卫生院(漩涡、铁佛、上七、双坪、双河口、城关)派驻中级职称及以上人员3名、全科医生6名,实行驻点帮扶,共开展巡回指导9次,坐诊查房34次。同时,指导牵头医院与镇卫生院建立下派人员绩效分配制度,按照“只增不减”的原则落实好薪酬待遇与各项补贴。

健全技术直达机制,县镇两级医疗机构加强远程医疗平台管理运用,完善内部运行流程,建立激励机制,采取远程会诊、查房、示教、培训等形式,提升基层技术水平,方便患者就近看病就医。县级牵头医院加强对镇卫生院公卫工作指导,大力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安排26名镇卫生院业务骨干到县级医院免费进修专业技术。全县远程会诊系统、县级医学检验中心、病理中心共开展远程诊疗568人次;43名专科医师参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纳入镇村责任医师团队管理;县中医医院在平梁、双河口等镇卫生院设立“名中医工作室”4个,开展师带徒12名。

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县卫健局加快推进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县域内医疗健康信息共享,减少资源浪费,提升集约节约管理水平,切实提升患者的看病就医体验,为群众提供更便捷、高效的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上半年已完成对各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的摸底调研,建设方案目前正在征求各方面意见。

落实目标考核机制,围绕“强基层”目标,充分发挥“创争出”考核指挥棒作用,建立健全县域医共体考核评价体系,将优质资源下沉、技术辐射带动、基层能力提升、群众健康改善作为医共体考核评价的核心指标,定期开展医共体成效评估。县卫健局制定《医共体考核评价细则》,3所县级牵头医院分别制定各成员单位和下派帮扶团队的考核办法,将基层首诊、双向转诊、医疗质量等内容作为考核重点,对成员单位每半年开展1次考核;对下派帮扶人员按月开展考核,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

全力推进医保总额预付改革,县卫健局、医保局联合印发《医共体镇卫生院医保总额预付资金分配指导意见》,将医保基金预付给县级牵头单位统筹管理,实行超支不补,结余留用,结余资金县、镇两级按6:4比例分配,让医院“收入”变为“成本”,引导医疗机构加强自我管理,规范医疗行为,遏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同时,加强日常监管,对镇卫生院开展医保基金使用“四合理”(合理治疗、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检查2次,指导医共体各单位分别制定病种诊疗目录,严格执行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与急慢病分治,保障医保资金安全高效管理使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