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用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全局

作者:来源:人民网发布日期:2021-04-21 15:09
分享

 编者按:2020年8月下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一书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提纲挈领,以点带面,深入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和鲜明特色。人民网理论频道节选其中篇章连载,以飨读者。

  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加快推动思想观念转变,推动体制机制变革,切实把新发展理念转化为统筹全局的行动纲领、谋划发展的具体思路、落实发展任务的工作举措、推动科学发展的实际成效。

  一、全面推进发展理念的变革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发展理念是否对头,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实践告诉我们,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进程,发展环境不会一成不变,发展条件不会一成不变,发展理念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回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历程,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到确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改革计划经济体制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加入世贸组织到引领经济全球化,每一次发展大跨越都是思想解放和理念变革的结果。树立新发展理念,必须全面推进发展理念的变革。

  全面推进发展理念变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意味着对传统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也必然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习近平同志强调:“一个新理念的确立,总是同旧理念的破除相伴随的,正所谓不破不立。”面对新的发展实践,有些东西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却势在必行;有些过去不可逾越,现在则需要突破。比如,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论英雄,衡量经济发展好坏,不是速度高一点,形势就“好得很”,也不是速度下来一点,形势就“糟得很”,而是要看有没有质量和效益。再如,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冲刺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任务,简单大干快上是不行的,再也不能靠粗放型发展方式、靠强力刺激抬高速度,必须把解放思想作为“总开关”,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坚决破除片面追求GDP、拼资源拼投入、重城市轻农村、先污染后治理、重效率轻公平等陈旧观念,以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作为行为标尺,自觉对照检验各方面的实际工作,符合的就鼓励和支持,不符合的就反对和摒弃,更好地在解放思想中跟上时代,在转变观念中赢得新的发展。

  全面推进发展理念变革,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按规律办事。在发展问题上,我们既有成功经验,也有深刻教训。成功经验在于坚持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教训则主要反映在脱离实际、违背规律上。比如,一些地方片面发展、畸形发展,一些地方竭泽而渔、寅吃卯粮,一些地方与民争利、忽视民生等等,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矛盾和问题。习近平同志强调:“发展必须是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必须是遵循自然规律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遵循社会规律的包容性发展。”从根本上说,新发展理念就是要把发展建立在更好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的基础上,实现更有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贯彻新发展理念,就要增强规律意识,按照经济规律的要求,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的有机统一,推动科学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按照自然规律的要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按照社会规律的要求,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治理,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实现包容性发展。

  全面推进发展理念变革,必须坚持系统思考,整体把握。新发展理念所包含的各个方面主旨相通、目标一致,既各有侧重又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系统的内在逻辑体系。这其中,创新是发展的核心与灵魂,协调是发展的基本方法,绿色是发展的内在要求,开放是发展的时代特征,共享是发展的出发点和根本归宿。各个方面彼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贯通于整个发展过程,无论哪一个发展理念贯彻不到位,整个发展进程都会受到影响。因此,必须将新发展理念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认识,系统思考,全面把握。与此相适应,在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具体工作实践中,也要坚持系统的观点,按照新发展理念的整体性和关联性进行系统设计,一体坚持、一体贯彻,做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不能单打独斗、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以点代面。习近平同志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提高统一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这要求我们在推动发展中必须提高系统思维能力,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事物,妥善处理发展中的各种重大关系,在权衡利弊中趋利避害、作出最为有利的战略抉择。

  二、加快构建基于新发展理念的体制机制

  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涉及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工作方式的变革,涉及社会关系、利益关系、工作关系的调整,必须全面创新发展体制、重塑发展生态,在解决发展动力,增强发展的整体性、协调性、平衡性、包容性等方面破难题、建机制,使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确保新理念转化为新实践、新行动,形成有利于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体制机制。

  第一,坚持以创新引领发展,加快构建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在国际发展竞争日趋激烈和我国发展动力转换的形势下,必须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改革科技创新投入体制,建立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的分类投入机制,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政府应大力支持前沿技术、重大共性关键技术、公益技术等具有“公共产品”属性、具有外部性的科学和技术产品与服务。完善科技创新组织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和各类创新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同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注重突破关系发展全局的重大技术,集中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完善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完善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机制,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让科技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二是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创新培养、使用和吸引人才的机制。围绕建设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构建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科研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实行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吸引制度,按照创新规律培养和吸引人才,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成。三是构建开放创新机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以更加主动的姿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以更加开阔的胸怀吸纳全球创新资源,以更加积极的策略推动技术和标准输出,在更高层次上构建开放创新机制,推动形成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

  第二,坚持增强整体发展的综合效能,加快构建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围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改革完善相关机制和政策。一要健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机制。在建设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确保“两个文明”成果为全体人民所共享。二要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着力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深入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发挥优势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东部地区优化发展,重点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战略,加快构建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三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均等。四要建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机制。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增强先进技术、产业产品、基础设施等军民共用的协调性。

  第三,坚持资源节约和生态保护,加快构建绿色发展体制机制。牢牢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体系完善。一要从源头抓起,重塑内生动力机制,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与生活方式。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加快生态功能区建设,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二要全面加强生态文明体系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的目标责任体系,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保障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环境风险有效防控为重点的生态安全体系。三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通过提高污染排放标准,强化排污者责任,健全环保信用评价、信息强制性披露、严惩重罚等制度,实现突出环境问题的根本性解决。

  第四,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构建开放发展体制机制。主动参与和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一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以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着力把“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二要推进贸易强国建设。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创新跨境电子商务、市场采购贸易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外贸发展模式,创新对外投资方式,实行积极的进口政策,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三要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支持企业扩大对外投资,推动装备、技术、标准、服务走出去,打造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跨国企业。四要努力推动全球经济治理。加强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积极参与深海、极地、外空、互联网等新领域国际规则制定,推动多边贸易谈判进程,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和自由贸易岛战略,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和国际金融监管改革。

  第五,坚持促进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加快构建共享发展体制机制。一要从体制上保障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深化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让全体人民都能获得共享教育改革的红利。二要从体制上保障更高质量就业。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彻底打破就业、创业市场上的壁垒与身份歧视,完善创业扶持政策,搭好创业平台,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引擎,创造更多参与共享发展的机会。三要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建立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步伐,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与农村流动,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健康服务。四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实现职工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统筹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相关制度的整合,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五要建立和完善缩小收入差距的体制机制。站在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化的战略高度审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在做大“蛋糕”的同时分好“蛋糕”,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新发展理念为当代中国的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和遵循。顺利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必须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新发展理念上来,努力提高统筹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坚决改变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坚决纠正不适应不适合甚至违背新发展理念的行为,不断在增强创新能力、推动发展平衡、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开放水平、促进共享发展上取得新的突破。

(注:本文系该书第五章第三节内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