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心向党 百年百人(第1期)】孙联珍:扎根延安50多年 “若有来生还做医生”

作者:来源:西部网发布日期:2021-04-28 11:10
分享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全方位展示建党百年来广大卫生健康工作者听党指挥跟党走,努力为三秦百姓健康奋斗的生动实践和光辉历程,陕西省卫生健康委、“学习强国”陕西学习平台、西部网、陕西头条联合推出“医心向党 百年百人”大型主题全媒体宣传报道,讲述他们在疾病救治、公共卫生、医学科研等卫生健康领域各条战线坚守初心、践行使命的生动事迹、感人故事。

ff3bff2547811f287a63dd8876d0c58d.jpeg

西部网讯(记者 马晴茹)1955年,24岁的西安女娃孙联珍在西北医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延安,当时的她并没有想到,自己此后的60余年都将与延安相连。如今已年过九旬的她,早已习惯了延安的生活。谈及感受,她说, “若有来生还做医生”,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最艰苦的地方去,用自己所学为老百姓减轻痛苦、带来希望,是有意义的事情。

5cc0980dfa2d1b85f697c2878ed91970.jpeg

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1955年孙联珍从西北医学院毕业以后,和爱人一同响应国家号召,被分配到延安地区医院(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前身)。紧接着,她短时间内被调到延长县医院,第二年4月回到延安地区医院。从那以后,孙联珍就与延安紧紧联系在一起。

“我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大学生,当时我们都是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我们全班有50多个同学,其中2个分配到延安,就是我和我爱人。今天分配,明天就坐着一辆‘大篷车’走,没有任何怨言,就是无条件服从组织分配,到最艰苦的地方去,最需要的地方去。”孙联珍回忆说。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延安的医疗条件非常差,延安地区医院建院初期设施比较简陋,没有单独的妇产科。“妇产科是包含在大外科内的,当时妇产科只有14名医护人员,十几张床位。”孙联珍来到延安后,因科班出身,她很快就成为了妇产科的骨干力量。

“我来的时候,医院共有100多人,科室病房就在两个窑洞,接生最多时,产房两个推车都占满了,还有一次一名产妇是在大办公桌子上接生。产房接产的助产士、婴儿室的护士都是多面手,哪里需要到哪里去。”孙联珍回忆,当时手术室是三间很简陋的房子,平常做手术就打上煤气灯亮一些,取暖用的都是木炭。

“虽然艰难,可是同事们相处很好,外科常给妇产科帮忙。”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孙联珍和她的同事们一次次为患者打开了希望之门。

孙联珍说,她能有今天的知识,都是党培养和给予的,组织既然把她分配到陕北,说明这里需要她。“这里的人不惜流血牺牲,为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怎能因个人的得失,忘记党的培养、人民的养育。”

098c089683a33446330623e445e15246.jpg

老乡们因为相信才会把病人交给我们,那我们必须拼尽全力救治

“抢救病人多,一天出诊就不停,骑毛驴、坐汽车……有时候吃饭都顾不上,馍加个鸡蛋边走边吃。”由于当时的延安医疗条件有限,医生出诊成了家常便饭,而每次出诊、救治都给孙联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更加坚定了她留在延安的信念。

“有一次在延长有位产妇大出血,我们一同出诊的有化验人员、手术室人员,显微镜、手术器械等所有的东西都带了。赶到后人昏迷了,孩子还没生出来。”孙联珍说,为给病人输血,村庄的人都抽血了,连距离很远的一位老乡也二话不说让抽血。“我觉得老乡太好了,连问都不问一句就来抽血,感觉到延安的人确实是非常淳朴,确实是让人爱。”

1982年2月的一天,一位产妇因羊水早破致大人小孩生命垂危,当孙联珍赶到时产妇已面色苍白。科室人员立即开始抢救,孩子出来后却没有哭声。孙联珍立即摘下口罩,进行人工呼吸,一次、二次......哇的一声,小孩得救了。然而麻醉师的报告却让孙联珍脸上的笑容消失了,产妇的血压再度下降,她又开始抢救孩子的母亲,一直从上午八点忙到下午二点。

刚缓过来,内科又有一位女患者陷入昏迷,孙联珍又急忙赶去会诊,经检查该患者是产前子痫,直到下午五时,病人转危为安,她才离开了病房。

到延安后,这样没有白天黑夜和节假日的节奏,在孙联珍的日常工作中已习以为常。

“老乡们都是把最好的留给我们,无论是吃饭还是住宿,都是尽自己最大条件,老乡们是因为相信才会把病人交给我们,那我们必须要拼尽全力救治。”孙联珍说,等把病人看好后,老乡们拿着家里仅有的几颗鸡蛋要表示感谢,要是不收就硬送,那场景就跟双方要“打架”一样。

0fb9ceaa09b16356b7a08d9b14243f0c.jpeg

孙联珍。

“我这辈子当医生无怨无悔,来生我选择做一名医生

“医生的一刀一剪都关系着病人的生命,一定要仔细,一定要认真,一定要严格,绝对不能有半点马虎,不能出丝毫差错。”这是孙联珍对自己的要求。凡是难度较大的手术,她都尽量争取亲自做,全科把每做一例手术都当作一次紧张的考试,细心周密,一丝不苟。

82岁退休后的孙联珍“在家待不惯”,又被返聘到工作岗位上坚持坐诊,很多患者知道她医术好,每次坐诊时都排满了队,而她都是坚持给看完才走。医院考虑到她本人年龄、身体原因,无奈之下减少她每天的接诊人数。

从1955年被分配到延安后,孙联珍几十年如一日,但她却觉得这一切很自然,甚至不屑一提。工作期间,为促进医院妇产科事业向前发展,孙联珍毫无保留地做好“传帮带”,并提倡要爱护病人,不管病人有钱没钱,都要一样对待,要体会病人的痛楚,只有这样医患关系才能和谐。

如今,孙联珍等几代妇产人的努力已经见到成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从条件简陋、只有14名医护人员,经过传承发展,现已成为拥有166张床位、210余人的“陕西省市级危重孕产妇急救中心”。

愿把一生奉献给延安人民的孙联珍,也赢得了很多赞誉和荣誉:1979年、1983年、1989年她三次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1983年、1986年、1989年三次荣获“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2年被授予“陕西省劳动模范”称号;1989年被授予“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模”称号;从1992年10月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19年,孙联珍获得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对于这些荣誉,孙联珍却不愿过多提起。在她心上,有这样一个荣誉,她常常念起。孙联珍在楼下散步时经常会被以前的患者认出来,对方认出来后忙让跟前的儿女叫孙奶奶,关心身体健康等。“没想到过了这些年,老乡们还能认出我来,说明我那会的工作做好了,这才让人家记在心里。”

她说,当年自己怀着一腔热血来到延安,她就下了决心,一辈子要为陕北人民的健康贡献一切。“我这辈子当医生无怨无悔;如果有来生,我还会选择做一名医生。”孙联珍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