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面临“非典”,原凌云觉得“白衣天使”可真酷呀;2009年,甲型H1N1疫情暴发,她成为了其中一员;2020年,各地出现不明原因新冠肺炎疫情确诊病例,她担任安康市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小组疫情处置组组长,凭借多年的传控工作经验,为处置疫情打下坚定基础。
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控科科长原凌云。
“那些白衣天使可真酷呀”
“2003年,那年高考季,我也经历了一段特殊的时期——‘非典’,我看到电视上那些身穿白衣,忙忙碌碌工作的人,觉得真酷呀。所以高考报志愿时,我义无反顾选择预防医学……”原凌云说。
五年之后,原凌云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2009年,甲型H1N1疫情暴发,从中国第一例甲流病人的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开始,处置107个甲流病例及数以千计的密切接触者,原凌云没日没夜地赶赴疫情现场,流调、采样、落实防控措施。
2010年7月18日洪灾,原凌云和同事们第一时间冲上受灾地区,背着消毒机器、提着消杀药品,一遍遍进行消杀,为防疫做好了充足的工作;手足口病疫情、流感疫情、一犬伤多人事件……多年传染病控制工作经验为她处置疫情打下坚定基础。
原凌云密切关注疫情变化,做好应急物资、人员准备工作。
疫情防控“侦察兵”
2019年12月,武汉爆发疫情,凭着职业敏感,原凌云密切关注疫情变化,默默做好应急物资、人员准备工作,并立即取消过年回家的打算。1月17日,安康市疾控中心成立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小组,原凌云担任疫情处置组组长。
“1月22日凌晨,我突然接到单位领导电话‘安康出现首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病例’。”听到这个消息,草草收拾后,原凌云火速赶往单位。没想到,这一去就在单位连续待了近一个月。
疫情一开始,疫情处置组共有23人,分别来自单位不同的科室,平时承担的业务工作也都不同,虽然疫情前都受过一定专业培训和演练,但面对新冠疫情,大家还是稍显经验不足。
针对工作实际,原凌云将小组人员细化,划分为疫情调查组、报告撰写组、信息数据汇总组、疫情分析研判组,明确专人具体负责。为了让每一个队员了解防控要求,她带头学习最新防控方案,一次次组织培训。疫情调查处置中,她与流调队员一次次完成确诊、疑似患者流行病学调查,追踪他们的行动轨迹,找到每一个密切接触者,实施医学观察,防止疫情扩散,分析安康新冠疫情情况,为政府防控提供决策依据。
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控科科长原凌云。(右)
流行病调查工作就是和时间赛跑
一天深夜,原凌云趴在办公桌稍作休息,突然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听到“新冠阳性”后,她立即投入高度的工作运转中,叫醒值班的流调队员,迅速赶往现场开展工作。等从病区走出,进行消毒,脱下防护服,进行消毒,直至规范完成每一个流程,回到单位已是黎明,她又投入到分析病例传播路径和密切接触者排查分析工作中。
“我深知如果晚一分钟,都可能造成疫情扩散。”原凌云说,流行病调查工作就是和时间赛跑,她只能努力跑,争取不耽搁一分钟。
在与疫情抗击的日子里,多日未回家,一天原凌云的爱人来“探班”,带来了孩子写给她的一封信,上面用稚嫩的小字写着:“妈妈你好多天都不回来,加班加点在办公室里,向全部的医务人员致敬!”那一刻她潸然泪下。
在两个月阻击战中,安康市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从0到1,最终定格在26……安康成为湖北省周边确诊病例最少地市之一,这些数字背后凝聚着每一个流调队员的汗水和努力。
安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控科科长原凌云。
转战北京守护“国门”
3月起,国内疫情稍有平稳,意大利、法国新冠肺炎疫情持续扩散……3月17日,原凌云收到陕西省疫情联防联控指挥部通知,前往北京,加入境外回国人员转陕分流工作,她立即收拾行李准备出发。
3月18日到达北京后,原凌云立即投入紧张的境外输入人员防控中,“开启24小时工作模式”,每日完成境外回国人员信息录入、审核、汇总和上报,确保境外回国人员“闭环”管理;对确诊病例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阴性旅客的流行病学调查,生物安全防护和消毒技术指导、培训工作,保证转运工作人员的安全。4月1日圆满完成入境转陕工作后,原凌云又继续投入到工作岗位中……
“在日常工作中,我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不断强化业务学习,先后三次代表安康市参加全省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技能竞赛,三次获得全省团体三等奖及个人单项三等奖。”原凌云说,她还先后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获得安康市科学技术二、三等奖。
同时,原凌云连续5年撰写完成安康市卫生与人群健康状况报告,全面、客观、详实地反映安康市居民卫生与健康状况水平,曾获得安康市应急先进工作者、优秀应急值班人员、安康市卫计系统第二届“十佳公卫人”称号、安康市第十二届“安康市十大杰出青年”提名奖。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还获得了“陕西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及“陕西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陕西省三八红旗手”、“第三届‘中国梦·青年志’战‘疫’安康好青年”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