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静
9月28日凌晨,位于西安市委党校的西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灯火通明,100多名工作人员焦急地等待十四运会闭幕当天的新冠肺炎疫情报告结果。
“结果出来了,‘零感染’,圆满完成十四运会疫情防控工作。”听到指挥部一层大会议室里传来的消息,整栋楼的工作人员都不约而同地欢呼起来。
十四运会是疫情发生至今我国举办的规模最大、水平最高的综合性体育赛事。这是在国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国内聚集性疫情多点发生的情况下,陕西取得的又一防控成果——成功举办十四运会,实现“零感染”。
这是全省各行各业同心协力,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畏艰辛、坚守阵地,牢牢把握疫情防控主动权,织密加固防护网的又一“战果”,也是三秦儿女用伟大抗疫精神凝聚奋进伟力,谱写的又一英勇无畏抗击疫情的篇章。
时间倒回到2020年1月。疫情发生后,全国上下、大江南北、各行各业以不同的方式,全力以赴投入到这场事关生死、不见硝烟的战斗中。
1月20日,西安市疾控中心“哨声”响起。西安交大二附院送来检测的是一例特殊的咽拭子标本。西安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陈志军和同事立刻警惕起来,因为该病患从杭州返回,接触确诊病例,出现症状,被高度怀疑为新冠肺炎病例。
阳性!紧接着,西安市疾控中心把初步检测结果送至陕西省疾控中心复核,后者又送至国家疾控中心测序……1月23日,我省首例新冠肺炎患者确诊。
就在同一天,陕西共确认3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战“疫”形势变得严峻。当时,陕西“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压力巨大,必须严阵以待。
大疫是一场大考。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陕西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Ι级应急响应,顶格应对疫情。
大战当前、闻令而动,英雄出征、无畏前行。在生死考验面前,无数“老陕”做出逆行出征的抉择:到风险最高的一线去,到与死神较量的“赛道”上去,到主战场武汉去,到中华大地需要援助的地方去。
1月23日,武汉“封城”。同一天,空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医护人员纷纷写下“请战书”。除夕夜,空军军医大学集结附属医院呼吸、感染控制、重症医学等科室的骨干力量组成医疗队,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出发,星夜驰援武汉。
1月26日,由137名队员组成的陕西省首批援鄂医疗队紧急驰援武汉,进入新冠肺炎定点医院——武汉市第九医院,全面接管了该院的危重症病区和重症病区。
那段时间,省卫生健康委全力指导西安交大一附院等全国知名的省级定点医疗机构,及时组建了援外视频连线专家组,积极开展国际连线,分享中国抗疫模式和经验,向不同国家、地区人民分享抗疫过程中的“陕西经验”。
……
当“陕医军团”驰援湖北、援助友国时,三秦大地上各行各业的人们同样在为守护家园而战:医务工作者在抗疫一线冲锋陷阵,社区工作者在基层日夜值守,环卫工人起早贪黑,广大科研人员奋力攻关,数万名快递员奔忙,千千万万志愿者和企业工人默默奉献……他们用肩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展现出攻坚克难、命运与共的精神。
54岁的连建奇是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传染科主任。自2020年1月25日担任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以来,他忙于省内抗疫工作,外出会诊,参加专题会议,参与国家指南、省级疫情防控多个标准及校院防控标准制定,为省防控领导小组提建议,远程指导各市区患者的抢救工作,同时还要参与科室患者的治疗工作。几个月下来,他的头发白了一半,血压一度升高。
公安是疫情防控的坚强支撑。数万名公安民警、辅警,在三秦大地上驻守医院、转运病人、路口执勤,日夜奔波,在各自岗位上确保社会治安平稳有序。张宝富就是其中一名。今年56岁的民警张宝富是潼关公安检查站站长,疫情发生后,他和战友们坚守在疫情防控一线,守卫着陕西“东大门”。
……
疫情防控常态化以来,各条战线上的人们默默坚守、临危不惧,守护百姓的生命健康。他们在困难面前豁得出、关键时刻冲得上,以生命赴使命,用大爱护众生,汇聚起了抗疫的强大力量。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隔离转运、现场消杀、采样送样等环节,碑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总是一气呵成,在指令规定的时限内高效完成所有任务。
医疗机构是疫情防线上的“哨点”。 陕西各个医院的工作人员坚守在防疫一线,筑牢 “防疫墙”:所有入院人员都必须出示健康码、行程码,测量体温;在挂号区、各大候诊区,志愿者们引导就医者保持1米距离,有序排队,避免聚集。
……
600多个日日夜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陕西的抗疫答卷充分展现了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中国精神。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在抗争中得到淬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