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以医共体“1522”模式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作者:来源:安康市人民政府网站发布日期:2023-01-11 17:08
分享

新一轮医改以来,汉阴县委、县政府始终把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着力“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全面优化卫生健康服务体系,持续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全力推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县域内就诊率连续3年达到90%以上,全县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群众健康服务可及性明显增强。2021年4月汉阴县基层综合医改经验在全市推广;2022年8月,汉阴县在省政府召开的全省医改会上作交流发言;2022年9月,全市医共体现场会在汉阴县召开,汉阴县“1522”医共体建设入选国家紧密型县域医疗健康共同体建设典型案例汇编。2022年12月,汉阴县委书记刘飞霞荣获全国“推进医改服务百姓健康”十大新闻人物。


  建好一个医共体,化零为整凝聚改革工作合力
  2016年以来,汉阴县先后启动了镇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县域医共体改革,2019年汉阴县被确定为国家级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以三家县级公立医院分别牵头组建三个医共体,取得了一些阶段性成效,但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开始凸显。2021年以来汉阴县在原有三个医共体建设基础上转型升级,推行“1522”改革模式,即健全一个体系、深化五项机制、实行医保基金总额预付、公卫资金两个打包、推动部门、医防两个协同,进一步统筹整合资源,推动县域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
  健全管理体系。成立县域医共体总院,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中心作为成员单位,辐射带动14所镇卫生院。镇卫生院持续深化镇村一体化管理,抓好村卫生室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形成“1+14+141”的卫生健康服务体系。
  资源集约统筹。在优先保障基层的原则下,人员由医共体总院统一组织招聘、培训,分层分类制定业务标准,建立资产设备清单,床位、大型设备等由总院统一调度使用。筹集“汉阴县医疗卫生人才基金”100万元,着力解决人才紧缺问题,近年来引进学科带头人5名,招聘本科生152名,培养47名后备村医。
  升级规划布局。理清界定全县医疗机构发展定位,避免重复建设,坚持优势互补、百花齐放。县人民医院建成五大中心,全面提升综合能力,为全县提供技术支撑;县中医医院在中医骨伤、中医康复、中医适宜技术上打造旗舰科室;县妇幼保健院着力提升妇女儿童卫生健康服务能力。指导制定基层医疗机构差异化发展方案,根据实际将县域内14所镇卫生院划分为三个梯队,由县级公立医院分批分类结对帮扶,最大程度调动了人力物力财力有力保障了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收入水平群众均能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全面建立符合城乡现状和群众需求的资源布局,打造15分钟医疗圈。

  深化五项机制,补齐短板扭转“倒三角”现象
  针对长期以来病人向大医院涌入,人才向大医院集中,健康服务呈“倒三角”现象,创新推行“五项机制”,做实资源下沉、技术下沉,全力构建“县级转得出,基层接得住,小病就近治,大病到县级”的有序就医格局。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5%以上,县域内住院人次占比从2019年的82.1%提高到2021年的90.76%,县域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占比从2019年的29.3%提高到2021年的49.1%。
  一是深化需求对接机制。为了帮在实处,扶到关键,解决急需,镇卫生院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向医共体总院对接需求,便于总院“对症下药”。二是深化人才下沉机制。总院根据卫生院定位和需求情况,制定帮扶计划,统筹下派人员,破解基层能力不强,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三是深化技术贯通机制。总院分层制定业务标准,与县级医院实行同质化管理,以院感、病案管理、检验检查为重点口对口检查指导,提高服务质量,保障医疗安全。四是深化信息共享机制。建成心电、影像、检验、病理、远程会诊中心,节约集约医疗资源,避免重复投入、重复建设、重复检查、资源浪费,全面推动检查结果互认。五是深化目标考核机制。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医共体建设成效考核与公立医院书记、院长年度目标考核挂钩,保障工作落实落细。两年来,县级医院分别发挥各自优势,成立11个帮扶团队132人,下派驻点帮扶骨干医师38人,对中心卫生院进行驻点帮扶,对镇卫生院进行查房带教,帮助镇卫生院建成口腔、中医、疼痛、儿科4个特色科室,帮助漩涡、涧池镇中心卫生院完成医院迁建,镇级新增床位400张,镇村就诊率达到57.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构建利益共同体,推动医共体成员同心同向
  以医保基金总额预付推动合理有序就医。将医保基金总额打包预付到医共体总院,交由总院统筹管理,实行超支合理分担,结余留用,结余部分根据考核按县、镇、村6:3:1比例分配,促使各医疗机构主动控费、节约资金,回归原本功能定位,有效遏制了医疗费用的不合理增长,避免了“小病大治”和“过度医疗”,全县医保基金实现由2019年前的亏空转向连续两年结余1100余万元,有效减轻了群众就医负担,减少了医保资金的支出,这一格局形成以后,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便捷优质的健康服务,推动了分级诊疗的落实。
  以公卫资金打包推动健康服务做实做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拨付医共体总院,由总院统筹调配,县级医院医师编入镇村家庭医生签约团队,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精准性有效性。强化项目指导、监管、考核,做实健康管理,逐步扭转重治轻防观念,提升健康素养,提高县域群众健康水平,目前全县高血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80.6%、78.5%,居全市前列。
  通过两个打包使医共体结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形成以群众健康为目标,资金绩效为驱动的良性循环,促使服务关口前移,让群众少生病,看病少花钱。

  推动两个协同,统筹发力构建新型健康格局
  推动部门协同,形成改革合力。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编制、人社、医保、财政等部门为成员的医共体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相关会议解决医共体建设相关事宜。将医保、医疗、医药县级分管领导调整为一人,深入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印发医共体建设任务清单,实行任务“三定”。今年以来召开医共体专题会议10次,推动人事、薪酬等关键改革措施的落地落实。
  推进医防协同,不断提升群众健康水平。将疾控中心作为医共体总院成员,将公共卫生融入总院工作部署各个环节,同总院医疗业务同部署、同推进。医共体内实行层层分片包抓制,每季度对各成员单位进行工作考核,对考核在后三名的单位分别按比例扣减公卫经费,对前三名给予奖励。医防融合服务体系逐渐形成,群众健康素养不断提升,大健康理念逐渐得到弘扬。
  下一步,汉阴县将持续深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凝心聚力抓好医共体建设,不断优化服务体系,提升服务能力,夯实健康服务保障,减轻群众就医负担,为建设健康汉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