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义清
疫情防控期间,汉滨区各级医疗机构闻令而动、尽锐出战,始终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为全市特别是中心城区筑牢疫情防控防线、保障群众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三年疫情防控取得决定性胜利,也让我们清醒认识到医疗机构加快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新阶段应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推动医疗机构健康发展,确保医疗机构阔步迈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必须坚持政府主导,增强牵引力。医疗卫生事业是民生事业,发展基本医疗卫生事业要靠政府主导。加大项目资金支持。卫健、发改、财政等部门要积极发挥作用,在项目资金争取上给予充分支持。特别是近年来在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上,需要下大力气对上协调争取。加大配套政策支持。编办、人社部门要在编制、人才引进、绩效工资核定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通过绿色通道解决好骨干人才优先入编或备案,高级人才优先入编问题,并出台相关奖补政策。依托地方高校,持续推进乡村医生订单定向培养,充实基层人才队伍。对公立医院债务化解工作按照医院偿债金额给予一定奖补,对区直医疗机构购买大型医疗设施设备给予一定补助。坚持为区直医疗机构松绑,在驻村等非医疗事务工作中,不再安排医院承担。加大组团式帮扶和对口支援力度。利用“组团式”帮扶乡村振兴重点县医院、省内三级医院对口帮扶和苏陕对口帮扶的机遇,提升区、镇两级医疗机构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能力,补齐区级医院专科能力短板,重点提升对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能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探索依托区级医院,区镇两级医疗机构联动、公共卫生和医疗有效融合,提升医疗机构慢性病、肿瘤等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能力。加大激励鼓励引导。认真落实两个“允许”政策,尤其是要完善镇办卫生院绩效管理,引导基层恢复并加强基本医疗,为乡镇卫生院发展减负,实现更多患者在区域内就诊住院的目标。对2020年以来,参与疫情防控一线表现突出的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在考核奖励、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一定优惠。落实好带薪休假制度和人员调休等关心关爱政策,确保医护人员得到应有的人文关怀。
必须坚持行业负责,增强能动力。卫健部门要积极做好日常管理和指导,在医疗机构项目建设、资金调配、科研攻关、制度改革、管理创新、执法监管等方面发挥作用。提升管理能力。及时总结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经验,完善工作方案,全面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强化区级医院带动引领作用,促进基层卫生院能力提升,重点在双向转诊的“下转”上下功夫。持续深化医改工作,规范绩效考核和核算管理,杜绝超发超支,落实书记、院长年薪制,总结区一院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建设试点经验,在区直医院逐步推进。完善医院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医院治理体系,通过加强管理、科学管理,挖掘潜力提效益。在政策允许的前提下,适当拓展服务范围,不断完善医疗服务项目与价格,完善区域内器械消毒等资源共享与价格补偿机制。加强服务能力。按照差异化发展的思路,在区属医院提升核心专科、夯实支撑专科、打造优势专科,提高区域就诊率,增加医院收入。加强中心镇卫生院服务能力提升,配齐必备的设施设备,建好建强茨沟、大河、流水、洪山、县河等区域中心卫生院,提高病房使用率,推动双向转诊,方便群众就近就医,增加卫生院业务收入。充分发挥区直医院在区域内基层医务人员教学和培训中的带动作用,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发挥“互联网+健康”平台作用,利用信息化手段解决优质资源下沉问题。以区域医共体为载体,依托区直医院建设互联互通的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资源共享中心,提高区域医疗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提升救治能力。鼓励支持区一院、区三院、区中医院、区妇幼保健院加快引进一批专科和重症救治人才,提升专科和重症救治能力,形成一批重点专科和优势专科,解决一般重症病人在区内救治问题。
必须坚持多方协同,增强助推力。统一思想、齐心协力、共抓共建,在体制、机制、制度、政策上形成支持医疗机构发展的强大合力。建立编办、发改、财政、人社、医保、自然资源等部门参与的工作推进机制,在医院建设项目、质量安全技术指导、证照办理、医保报销等方面给予支持,在辖区镇办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给予支持,加强服务保障。推进紧密型区域医共体建设,由区级医院牵头,镇办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成员单位,实行区镇一体化管理,逐步实现行政、人事、财务、业务、用药目录、信息系统等统筹管理,建立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共同体。创新医防协同、医防融合机制,推进医疗机构和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的深度协作,建立人才流动、交叉培训、服务融合、信息共享等机制。大力推进村(社区)公共卫生委员会建设,使公共卫生委员会能够在卫生宣教、服务评议、防疫应急等工作中更好地发挥作用。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政策,合理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总量和水平。落实基层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工资分配激励政策。坚持“三医联动”,加强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强化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综合保障。优化医疗资源配置,完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等基层人才激励机制,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和社会办医”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健康服务。积极发挥行业协会、组织的作用,在评价标准和体系制定完善上,既要考虑区直医院、也要照顾镇办卫生院发展实际,既要关注医疗机构发展,也要提高医务人员个人待遇,营造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
(作者系汉滨区人民政府副区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