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医疗卫生事业关系广大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千家万户的根本利益,因此,扎实有效推进医疗服务、公共卫生等综合改革,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既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职责。
近年来,秦巴山区石泉县通过深化改革、创新机制,让广大群众看病不再难、不再贵,使其都能享受到公共卫生服务,前一段时间,副省长王莉霞深入安康调研,对石泉县医疗卫生改革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为推广该县经验,破解发展难题,促进共同发展,我们对石泉县医疗卫生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改革中凸显三大亮点
1、建设片区卫生服务中心织牢基层三级网底
家住石泉县两河镇偏远山区的老人邹登海,现在每天只需步行20多分钟,就可到附近的艾心片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治疗。在这里服务的乡村医生程书安说,政府组建片区卫生服务中心以来,周边2个村的近2000名农民直接受益,基本实现了小病、常见病就地治疗,群众医疗负担明显降低。
石泉县积极整合资源,对全县村卫生室进行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在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尚未覆盖的边远山区,县财政“兜底”选定人口较为集中的村庄,新组建了30个片区卫生服务中心,夯实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同时,按照“县聘、镇管、村用”的原则,从乡村“赤脚医生”中为片区卫生服务中心招聘了一批有资质的乡村卫生服务队伍,财政投入解决乡村医生的工作经费和工资待遇,彻底解决了村级卫生人员引不进、留不住、用不上的现状,实现了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在边远山区组建片区卫生服务中心,县财政每年就要增加投入两百余万元,不仅保住了农村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而且也稳定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据统计,片区卫生服务中心方便了边远57个村近3万余农民群众就近看病和享受公共卫生服务。2013年,农民到片区卫生服务中心(村级卫生室)就诊人数就达到了6万人次,报销金额近百万元,边远地区农民群众对基层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2、推行新农合“就医卡”方便群众看病报销
走进池河镇明星村卫生室,只见村民高国洪正在“刷卡”看病,电脑屏幕上显示其家庭参合情况、医生开具药物及可报销费用等信息,整个报销过程不到3分钟。如今在石泉,全县参加新农合的群众只需凭这张“就医卡”就可在定点医疗机构享受住院、门诊、报销等功能,不再为报销医药费而来回奔波。
2013年以来,石泉县针对群众普遍反映合疗报销手续繁琐的问题,在深入调研学习的基础上,县合疗办与县信用联社联合共同推出了新农合“就医卡”服务。就医卡是一种新型银行卡,具有参合患者医疗消费身份识别、农民医疗消费确认监督以及存取现金、转账结算、消费等银行卡金融服务功能。现在,石泉县参合农民手持一张“就医卡”, 就可实现新农合参合、筹资、就医、报销、查询、金融服务“六能”一卡通。
目前,全县投资150万元共设立新农合报销网点110个,配备读卡设备(POS机)和转帐电话110台,免费给参合农民发卡4万余张,惠及群众13万余人。“就医卡”的成功推行,实现了群众参合、政府筹资、患者就医报销、就医监督、合疗基金监管、患者回访服务“六方便”,破解了过去政府筹资难、群众缴费难、患者报销难、资金监管难、审核操作难“五难题”,让政府减少了财政支出,群众节省了参合成本。
3、实施健康保障工程让特困群众看病全报销
“我儿子得了场大病,幸亏县上有了好政策,合疗报销后又能享受大病救助,看病的费用基本上实现了全报销。”家住饶峰镇偏远山区的秦海所说的全报销,是指石泉县在推进脱贫攻坚工作中,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实施的健康保障工程,这让全县11047多名特困人口住院治疗都能享受到全额报销政策。
石泉率先在全省启动实施了新农合,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完善相关政策,提高报销比例,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但是新农合需提前支付医疗费,加之报销比例不是很高,群众看病负担依然很重,对于特困人口仍然可以说是看不起病。为有效缓解看病难,全面提升贫困人口身体素质,石泉县研究出台了《农村贫困人口健康保障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了《农村特困人口医疗费用报销办法》,对特困人口住院费用起付线外实施全报销。
石泉县对特困人口每年开展一次免费常规健康体检,并建立健康档案,将检查发现的患病特困人口纳入系统管理,做到患病早发现、早治疗。对特困人口居住偏远、有基础疾病或因病(因残)致贫等情况,定期上门开展义诊、健康教育和公共卫生服务。县镇医疗机构专门设置有扶贫病床,对贫困人口住院的床位费、诊查费、注射费等费用进行减免,还通过整合新农合、大病救助、慈善协会、红十字会等资金落实特困人口医疗费用全报销。同时,探索推行特困人口重特大疾病新农合预付金制度,变“事后报销”为“事先预付”,切实让山区贫困人群优先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实施贫困人口健康保障工程和特困人口全报销政策有效防止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基本实现了贫困人口病有所医的目标。仅去年石泉县就对518名特困人口住院治疗给予了全报销,兑现资金近500万元,切实解决了特困人口“无钱看病”问题。
二、实践中坚持五化同步
近年来,石泉县始终把维护群众健康权益放在首位,按照“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总体要求,坚持实施“五化”同步统筹推进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和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优化布局、提升能力、挖掘潜力、激发活力,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和水平。
1、医疗资源布局科学化。石泉结合县域实际情况,先后科学制定了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和“十二五”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规划,在县城合理规划布局建设了县医院、中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努力扩大优势资源总量,目前县医院和中医院被授予“二甲”医院。全面提高县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所专业化水平,在各镇政府设立食品药品监管管理所,在镇卫生院设立公共卫生服务中心,切实增强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将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设纳入医改整体规划,目前全县11个镇卫生院、145个村卫生室和新组建的30个片区卫生服务中心均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标准,其中5所镇中心卫生院被授予“一甲”医院,逐步形成了功能完善、辐射面广、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县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体系。
2、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石泉县按照联系紧密、职责分明、信息畅通、资源共享、及时便捷、群众受益的总体目标,及时制定出台了县镇、镇村医疗卫生服务一体化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对口支援11所镇(中心)卫生院,各镇卫生院对辖区村卫生室实行统一管理,初步建立起了资源共享、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结构优化、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新模式,整体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目前,36%的病人在镇卫生院就诊,50%的病人在县级医疗机构就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制度,基本实现了“预防在基层、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医疗服务目标。
3、公共卫生服务精细化。全县11所镇卫生院建立了公共卫生服务中心,组建了责任医师团队,全面推行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精细化管理,足额预算和兑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基本达到了“四精”(人员精干、业务精通、数据精确、账目精细) “五细”(岗位细定、责任细分、工作细化、任务细作、服务细心)“六化”( 工作规范化、服务流程化、协作紧密化、管理科学化、质量标准化、考核相互化)的目标,全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率均达到目标要求。
4、医疗质量管理常态化。坚持以群众满意率和等级医院创建为统揽,狠抓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常态化管理。深入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进一步健全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系,全面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和医疗事故责任追究制度。推行双向转诊,优化、简化就医流程,引导群众合理就医。全面实施药品三统一政策,严格执行基本药物零差价销售。深入开展“医德医风模范”评选和医疗服务示范病区、示范病房、示范科室创建活动,不断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监管,全面落实纠风工作责任制。广泛接受群众监督,建立起教育监督并重、惩防并举的医疗卫生纠风工作长效机制。
5、运行机制改革制度化。完善公立医院补偿机制,体现公立医院社会公益性,建立政府投入常态机制,保障医院稳定发展。组建了县级公立医院理事会,实行公立医院院长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全面推行全员聘任、竞聘上岗,不断提高公立医院的科学管理水平。在镇卫生院全面实行全员竞聘人事制度改革,编内人员经费全部纳入财政全额保障,建立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和群众满意度为核心的“双考核、双挂钩”的绩效考核模式。全面推行医疗服务镇村、乡村一体化管理,完善村医进退机制、考核机制、保障机制,促进镇村医疗卫生规范有序管理。
三、值得借鉴的五点启示
受地理位置、历史条件、经济环境等因素影响,石泉县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起步低,基础设施、医疗设备和技术水平长期滞后。但是,在新时期医疗改革中,石泉县敢于面对问题,积极承担责任,大胆探索实践,创新破解难题,在建立健全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取得了积极成效,其成功的做法给人以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思想认识是前提。推进医改、让利群众,地方党委政府必须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做好这项工作。石泉县克服怕花财力、怕费精力、怕耗人力、怕担风险、怕影响政绩的“五怕”思想,敢于承担试点,积极创新亮点。县上专门成立了医改工作领导小组,在组织深入学习、吃透文件精神,进行深入调研、掌握全县实情的基础上,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医改方面的文件,并逐一组织实施,做到了宣传发动、政策解读、资金准备、制度落实、绩效考核、工作监管、思想工作、稳定措施“八到位”,有效推进了医疗卫生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启示之二:加大投入是基础。近年来,石泉县积极争取项目,不断加大投入,努力改变医疗机构用房、医疗装备缺少落后的问题,共争取各类项目资金7653万元,自筹资金4260元,新建设医疗卫生用房74611平方米,购置大中型医疗装备2100余台(件),将县医院、中医院经费分别由原来的135万和30万,增加到925万和302万,极大地提高了医疗服务能力。在各级政府及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石泉县医疗卫生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短短几年间就跻身于全省、全市农村医疗卫生先进县区行列,为全县18余万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启示之三:惠及群众是根本。石泉县医疗卫生工作始终围绕着一个中心,即切实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给群众带来最大的实惠。坚持把群众满意作为追求目标,以“创建群众满意医院”活动为载体,深入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年”活动。主动上门走访、召开恳谈会、建立投诉机制,广开听取民意,先后推出了系列行风建设措施。坚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率先在全省、全市启动了新农合就医卡、组建片区卫生服务中心、实施特困人群住院就医全保险等一系列惠民医疗政策,深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实现了公立医院药品“零差价”销售,群众看病成本下降15%。
启示之四:创新机制是关键。自2010年9月起,石泉县就对全县医疗卫生系统进行通盘考虑,开始探索对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实行机构、财务、人事的一体化管理。与此同时,该县还建立健全财政补偿、人才培养、绩效考核、风险防范等系列机制和措施,扎实稳妥推进城乡医疗卫生一体化服务,通过县镇、乡村对口帮扶管理,全县医疗卫生整体水平大幅提高,基本上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推进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启示之五:监督制约是保障。没有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为杜绝医疗卫生工作中的腐败,石泉县将监督制约机制渗透到医疗卫生工作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日常监管和定期巡查相结合,自我管理和群众监督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监管机制。县纪委、卫生、药监、财政、物价等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加强人事、财务、医疗质量和基本药物使用的监管,确保依法执业、规范诊疗、合理用药、就医安全,严防超范围执业、超目录进药、超标准收费,促进了医改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