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以来,我市采取公办、民营、互助多种模式统筹推进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了“城市养老与农村养老结合、居家养老与机构养老结合、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结合”的协调融合发展模式,医养结合五种基本形态构架医养结合试点新格局。
“医中有养”形态:以市中医院、市人民医院为首的部分二级、三级公立医院实行了“老人优先”的服务措施,设立老年病科、医疗养老康复中心、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等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市级3家公立医院和部分二级综合医院设立了老年病人绿色通道,实行了“老人优先”等服务措施,为老年病患者提供舒适的就医环境。市中医医院开设了2个老年专科门诊和55张床位的老年病科,市中医院“老年病院”、市人民医院“医疗养老康复中心”已进入规划论证阶段、汉阴县中医院“养老康复理疗楼”已经立项,预计2018年竣工,安康中心城区二级综合医院、中医院已规划启动由医疗服务机构向医疗与养老相结合的服务机构转型试点,届时,医疗机构养老服务能力将大幅提升。
“养中有医”形态:以11个县区老年公寓为代表的养老机构通过与医疗机构建立协作关系或内设医务室等方式为老年人提供优质便利的医疗服务,汉滨区中心敬老院和石泉县明康、岚皋县、镇坪县、平利县老年公寓等养老机构内设了医务室,平均医疗用房面积达到60㎡,在建的白河县老年公寓规划建设医疗用房面积300㎡。全市3分之1以上的老年公寓、敬老院与就近的医疗机构建立了协作关系。
“医养互助”形态: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和镇村互助幸福院的医养互助形式,为社区和镇村幸福院老人提供医疗保健和日常生活便利。汉滨区新城长桃社区卫生服务站率先建成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内设全科医生办公室、心理咨询室、健康教育室、中西药房等和图书阅览、上网视频、棋牌娱乐、膳食供应等,来中心的老人既可休闲娱乐,又可查体治病。目前,该中心已有50余位老人签约为固定服务对象,累计提供日间照料2万余人次,为重点人群建立健康档案950人,开展心理咨询、精神慰藉300多人次。汉阴花果村等8个镇村幸福院与镇卫生院、村卫生室签订了医养互助,协议,石泉县五爱村互助幸福院在规划建设时直接将村卫生室纳入其中,运营后可为当地老年人提供便利的日常健康服务。
“签约服务”形态:以汉滨区第一医院和茨沟卫生院为代表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建立“家庭医生网格化服务”体系,为居家养老提供医疗卫生上门服务。汉滨区第一医院在鼓楼社区等3个社区启动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制定了医师进社区的工作流程、服务内容和考核办法,137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临床医师下到社区,与社区网格内的慢病患者、老年人及需要照料的家庭结对子、交朋友,开展免费的健康服务,建立微信朋友圈,每个月至少上门1次,每周1次电话随访,向每户居民发放1张联系卡,随时可电话联系就诊和办理转诊,为社区群众看病就医搭起了绿色通道,受到广泛欢迎。在农村地区,继续推广“茨沟模式”,分片区开展为老服务,提供上门服务和医疗保健、康复服务,精细开展老年人免费体检和高血压、糖尿病健康管理等。
“民办医养”形态:积极宣传我市关于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鼓励民间资本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业。汉滨区阳光医院投资兴办的“阳光爱心护理院”已投入运营,一期投资3000余万元,床位200张,已入住50多人,多为失能或半失能的老人;陕西百福新型生态养老发展有限公司开发建设的“百福园老年公寓”,将建成为一所集休闲生态养生、医护、旅游为一体的高档次养老服务机构,设计床位500张,其50%床位定位于西安群体,40%定位安康本地老人群体,10%预留外地“候鸟式”养老服务站。旬阳县红十字康锦医院拟建“旬阳红十字康锦医养中心”,设立床位200张,计划年内建成。高新区反哺堂老年公寓内设医疗用房达到200㎡,这些民办医养服务机构有效弥补了公立医疗养老机构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