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部分市、县、镇卫生创建基本经验简介

作者:来源:发布日期:2007-07-25 08:24
分享
宝鸡市:2005年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全市3区9县中,已建成国家卫生县城1个,省级卫生县城6个,市级卫生镇8个,市级卫生村30个,国家、省、市级卫生先进单位770个。主要做法:一是认识到位、高层推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把卫生创建工作作为关注民生、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在领导层面率先统一思想认识,达成共识,实施“一把手”工程,抽调能力强的工作人员,成立创建工作机构。二是市县联动、城乡联动、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全面推进。实施群体式、集约式卫生创建,在乡镇、村全面开展省、市级卫生创建工作,促进全市创卫整体水平的提高。三是紧扣创卫标准,扎实开展工作。突出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绿化指标、除“四害”等入门项目,加强市政设施和环卫设施配套建设,实施“五小”门店、城中村、城乡结合部卫生整治达标,大力推进改水改厕及公共卫生体系、疾病控制体系建设,改造硬件,规范软件,形成制度,长效保持。四是实行目标责任管理。把卫生创建列入对各县区政府和市级部门、单位考核内容,实行目标责任管理,卫生创建和爱国卫生在全市目标管理中占20分。对工作成绩显著的予以表彰,落后的通报批评并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制定了《爱国卫生工作考核实施办法》,由市爱卫办对创卫和爱国卫生日常管理工作进行考核。从今年起,市财政列支2000万元专项经费,对实现“国卫”目标的县,每县“以奖代补”500万元,对省市级卫生村镇奖励10万元。

咸阳市旬邑县: 2005年荣获省级卫生县城、省级园林城市称号,2006年11月被全国爱卫会命名为国家卫生县城。主要做法:一是科学决策,广泛动员,形成了干群一条心、上下一股劲、人人抓创卫、全民齐动手的创卫局面。二是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先后实施了道路拓宽改造工程,抓好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绿化指标、除“四害”、“五小”行业管理及噪音控制等项目,开展全民健康教育,增强群众健康、文明意识。三是加强领导,创新机制,制定下发了《县城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实施细则》、《垃圾自存统运管理办法》和《市政设施管理办法》等卫生规章制度,对责任区域实行定岗位、定职责、定区段、定奖惩的“四定”责任包干制,坚持定期组织干部群众集中整治城乡环境,遏制“脏、乱、差”问题反弹发生。建立了以财政投入、市场运作、社会投资等形式为主的筹资机制,注重发挥资金的聚合效应,把创卫与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整合使用城建、扶贫、交通、农业、林业、水利、教育、卫生等项目资金,统一规划、一并实施,保证了乡村创卫全面达标。同时,把创卫工作列入全县重点工作,双月考核,双月奖评,对工作成效显著的通报表彰,颁发奖金,介绍经验;对工作滞后的通报批评,发放黄牌,表态发言。

宝鸡市陈仓区周原镇:2007年4月被宝鸡市政府命名为市级卫生镇。主要做法: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镇上成立了创建市级卫生镇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挂帅,分设环境卫生组、健康教育组、公共场所组、环境保护组、综合执法组、资料整理组、饮水卫生及除“四害”等工作小组,具体落实各项工作。二是广泛宣传,全面发动。始终坚持舆论先行,把宣传教育工作贯穿“创卫”的始终,增强了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三是整建并举,注重实效。以完善镇区卫生设施为基础,以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突出重点,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绿化、美化、净化和亮化工程,不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和卫生管理监督力度,使创建工作走上了制度化、日常化、科学化的轨道。四是齐抓共管,镇村联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创建工作的新路子,建立共创机制,完善创建工作制度,明确职责,分解任务,使各项创卫任务落到实处。采取镇领导包片、干部抓点的办法,主要领导深入一线,现场办公,科学指挥,打好攻坚战,使创卫工作由点到面、整体推进。

咸阳市旬邑县职田镇车村: 2006年10月被省爱卫会命名为省级卫生村。主要做法:一是广泛宣传动员。采取召开村民代表和党员会议、广播宣传、印发宣传资料、开展创建卫生村签名活动等形式,广泛宣传创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目标任务和措施要求,形成了全民支持参与创建的浓厚氛围。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始终把创建卫生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统一规划新村建设中的改水、改厕、改圈、改厨、道路庭院硬化、环卫设施建设,引导群众盖新房,建新居,改善生活条件。三是落实除害防病措施。在坚持每年春秋两季开展除“四害”活动的基础上,切实加强疾病预防控制,落实计划免疫和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村民健康水平。四是建立卫生长效管理机制。制定了《卫生清扫保洁制度》、《垃圾点管理制度》、《除四害制度》、《保洁人员工作制度》、《环卫工作奖罚制度》等,使创建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五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村党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将卫生村创建工作纳入村干部工作考核内容,量化管理,奖优罚差,极大的调动了村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为创建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