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件名称 | 对群众健康的深情守护——新中国成立75周年安康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成就综述 | ||
索引号 | szfgzbmswsjkwyh/2024-0512 | 公开目录: | 重点信息 |
公开责任部门 | 安康日报 | 公开形式: | 主动公开 |
文号 | 成文日期: | 2024年09月30日 | |
有效性 | 有效 | 公开日期: | 2024-09-30 09:25 |
内容概述 |
在时间的织锦上,75年的针脚细密而坚实,如同一幅渐变的画卷,我市医疗卫生的发展真实而立体地展现在每一位见证者的眼前。
从最初条件落后、缺医少药,到如今的双源CT、核磁共振等先进医疗设备;从群众患病找医生,到享受签约家庭医生上门服务;从看病远、看病难到紧密型医共体建设……
在这里,每一处医疗机构的成长,都是对生命尊严的庄重承诺,每一次医疗服务的提升,都是对人民健康的深情呵护。
从“小病拖、大病扛”到“看病按比例报销”;从排队挂号看病到网络预约就诊;从一副听诊器到各种先进医疗检测设备;从寥寥无几的床位到功能完备的病房;从拥挤不堪的就诊环境到环境优美的现代化综合医院……
75年来,我市医疗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75年艰辛努力、砥砺前行,我市医疗卫生事业飞速发展,一项项扎实举措带来的历史性变化,带给人们看病就医的便捷和身心健康的保障,让百姓共享发展成果,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从“一张床位”看医疗资源
“这边的病房宽敞明亮,比原来的病房舒适很多。”陪丈夫到安康市中医医院心血管科住院的王女士感慨道。
2023年12月30日,市中医医院投入使用了传承创新大楼,这座大楼设有门诊医技区、康复中心、针灸康复病区、中医经典病区等。新楼的投用也使江南院区的床位增加到了1300张,极大地改善了就医条件。
新病房不仅环境、设备得到了更新和改善,还增添了许多科技元素。记者注意到,每个病房门口都安装了电子显示屏,清晰地展示了患者和医护人员的信息。此外,药品配送实现了现代化,通过垂直药品通道直接送达到病房,改变了以往由护士或家属取药的方式。
从2020年的1176张病床,到目前的1645张,短短不到4年时间,市中医医院增加了469张病床。病床数量的变化,成为衡量医院运行效率、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窥一斑而知全豹。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市委、市政府积极推进医疗机构现代化建设,增加床位数量,提高床位使用率,优化床位配置,以满足市民需求。
近年来,我市在医疗床位资源配置上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注重城乡医疗资源统筹,逐步缩小城市与农村地区医疗服务水平差距。综合医院床位数量的增加,提升了重大疾病和急诊急救的处理能力;基层医疗机构床位的增加,为居民就近就医提供了便利,特别是对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
床位数量和质量的提升,直观地反映了市民健康的改善。更多的床位意味着更多患者能及时接受治疗,降低病情恶化的风险。优质的床位资源也为复杂和重症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治疗条件,提高了治愈率和生存率。
去年以来,我市卫生工作以“四个一批”动态管理机制为抓手,计划了70个卫生建设项目,其中市级项目11个,县区级项目59个,总投资达50.61亿元。已推进实施47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6.21亿元,2023年完成投资11.63亿元,新开工项目22个,建成投用项目26个,新增业务用房24.73万平方米、医疗设备1393件,新增床位2164张。
目前,我市共有卫生健康机构2783个,包括59所医院、11个社区服务中心(站)、161个卫生院、2069个村卫生室,共有床位19933张,卫生人员25347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1483人。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24.84%,人均预期寿命为78.52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3.64%,每千人均床位数为8.07张,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为8.69人,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为4.13人,卫生技术人员增长率约为2.01%,全市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为1428.6万人,总诊疗人次增长3.64%,出院人次增长16.33%。
这些数据表明,我市老百姓的健康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从“一名村医”看基层医疗服务
9月21日,天刚亮,平利县八仙镇花园岭村的村卫生室就已经有村民早早等候。
作为村里的村医,李军已经在这里干了32年。
“乡亲们都很信任我,我也有责任和义务做好这份工作。”从1992年毕业回村到现在,李军一直没离开过这里,如今村里1500多人的健康都靠他悉心照料。
从最开始十几平方米的一间土房到现在100多平方米设备齐全的村卫生室,从只有十几种西药到现在100多种西药和中成药,从只能打预防针到现在针灸、推拿乃至全科医生,李军在30多年时间里,见证了乡村卫生事业的“山乡巨变”。
镇、村卫生院,是守护基层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然而,以前受医疗资源禀赋不足、技术水平有限等因素制约,往往是“小病县里检查,大病送大医院”。
李军回忆说,“上世纪70年代,农村人刚开始生病一般都不会去看医生,就在家硬扛着,直到病情很严重实在扛不住了,才会找医生医治。”那时候的乡村医生,一个简易的出诊箱内装的就是一点简单的药品。“现在村卫生室变化很大,一般性疾病在村卫生室都能治疗。”30多年的变化也让李军对村医这个职业有了越来越深厚的感情和荣耀。
75年波澜壮阔,75载春华秋实。
新中国成立75年来,我市建成了覆盖城乡的市、县、镇、村四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打造了一支医德好、技术好、服务好的医疗卫生人才队伍。
在推进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征程中,安康市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23年,我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居民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率达到了67.77%,高血压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为74.6%,2型糖尿病患者基层规范管理服务率为73.51%,绩效评价在全省排名前列。基层卫生健康发展主要指标的评价,见证了安康市的坚实步伐。
与此同时,我市持之以恒地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成果丰硕。18家乡镇卫生院荣获国家卫健委的表扬,88家乡镇卫生院达到基本标准并在省级备案,达到能力标准的卫生院比例高达62%,为基层医疗服务质量提升树立了标杆。
在重大疾病救治方面,全市30种大病确诊病例救治率达到100%,四类重点慢病患者管理服务规范化,连续七年获得省市健康帮扶考核优秀评价。2023年,我市被评为全市承担巩固衔接重点任务综合评价优秀单位,展现了卫生健康事业的新风貌。
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创新升级,我市组织1394个家庭医生团队,为159.7万人提供规范化签约服务,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89.41%。“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新模式荣获全国优秀实践案例,为全国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在人才保障方面,我市实施卫生健康人才保障工程,为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定向招聘医学本科生2051名,免费培养安置农村订单定向本科医学生242人。联合安康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乡村医生定向培养94名,组织10102名镇村医务人员参加传染病防控及救治能力培训,为基层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安康市在基层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上的扎实推进,不仅提升了市民的健康水平,也为全市卫生健康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书写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从“一次就医”看医疗保障
市民李先生在医院取药时,惊喜地发现药费较以往有了显著降低。他手持收费单据,心中充满疑惑,于是特地返回诊室向医生询问其中缘由。
经过医生的解释,他才明白这一切都是国家惠民新政的成果。国家通过集中采购药品,将原本医疗机构零散的采购量集中“打包”,采取集中谈判和“以量换价”的方式,实现了药品的“团购”,使得药品价格大幅下降。更为重要的是,这些集中采购的药品已经全部纳入医保支付目录,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药品费用负担。
了解到这些信息后,李先生激动地说:“现在的政策真是越来越好,让我们这些普通患者感受到了国家对民生的关怀。”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为像李先生这样的慢性病患者减轻了经济上的负担,也展现了国家在医疗服务保障方面的持续努力和成果。
在75年的发展过程中,医疗服务保障体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从点到面,从农村到城市,我市医疗服务保障体系的完善与发展,为不同收入层次的市民织就了一张坚实的健康保护网。
自2016年以来,我市居民群众健康素养水平实现了显著提升,从5.8跃升至23.64,这一变化令人瞩目。在这背后,是我市持续深化城乡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安康建设的成果。
早在2017年,我市就在全省率先实现了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全覆盖,近来又连续两年荣膺陕西唯一入围的健康城市样板市,2023年11月健康陕西建设现场推进会议在安康成功召开,今年6月“爱卫新征程·健康中国行”活动走进安康向全国推介。17项健康安康行动持续深化,健康机关、社区、村庄、学校、企业、家庭等8类健康细胞建设全面开展,已建设健康(促进)县9个、慢病综合防治示范县9个,居民的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37平方米,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占比达到43%,全民健身、全民健康的氛围日益浓厚,居民主要健康指标持续提升,健康安康已成为全市人民共享幸福安康的美好底色。
在推动医疗资源均衡配置的大潮中,我市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市传染病医院改扩建项目的建成投用,不仅为市民提供了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也标志着我市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领域的重大突破。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已于今年6月24日投入使用,更是为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县级医院层面,我市实施了10个改扩建工程,6个县人民医院入选国家首批“千县工程”,2个县医院努力创建三级医院,标志着县域医疗服务能力的显著提升。同时,推进17个县域医疗次中心和622个村卫生室公房化建设,形成了市优、县强、镇活、村稳的资源布局,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
在医共体建设方面,我市持续推进,全市10个县区组建了紧密型医共体,实现了责任、利益、管理、服务一体化。市级及以上三甲医院全面覆盖帮扶县域医共体,建立了30个专科联盟,资源下沉,城乡差距逐步缩小,医疗服务更加均衡。
远程医疗协作网的健全完善,更是为安康市卫生健康事业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联通235家医疗卫生机构,服务群众达24万次,远程医疗“安康模式”荣获国家卫健委表彰。26.18万户乡村振兴监测对象、2.83万名大病患者的医疗需求得到保障。健康帮扶工作连年考核优秀,展现了安康市在卫生健康领域的创新与担当。
这一系列举措,如同坚实的基石,为安康的群众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实现了医疗服务保障体系从广覆盖到高质量的飞跃。我市医疗服务保障体系的发展,不仅是一场硬件设施的升级,更是一次服务理念的革新。
在这个过程中,全市以深刻的认识和坚定的行动,诠释了如何为全民健康铺就一条坚实的道路,让每一位市民都能享受到公平可及、质量上乘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