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多年前,一位医学先贤曾留下这样的名言:“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时至今日,尽管医学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是医者的欣慰与自豪、无奈与遗憾始终如影随形,面对日趋复杂的社会医疗环境,医务人员既像救生员一样奋不顾身地抢救落水者,又像走钢丝般小心谨慎、一丝不苟。马文,就是这样一位医生,他以超乎寻常的敬业、不畏艰难的担当、积极进取的医术和大医精诚的情怀,塑造了新时期白衣天使的楷模,赢得了广大患者和业内同行的赞誉。
高起点,高标准 打造安康重症医学高地
2010年7月,来自新疆的回族青年马文从武汉大学毕业了,在基层医院锻炼之后,这位好学上进的青年人来到湖南湘雅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选择了一般医生不愿从事的重症医学进修学习。在具有“北协和、南湘雅”美誉的湘雅医学院附院,马文凭借985重点大学扎实的功底,充分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韧劲,赢得了带教老师们的青睐,这不仅使他迅速提高了业务水平,也为日后从事此项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2013年,他无意中看到安康市人民医院广纳贤才的信息,便抱着看一看的心态到安康实地考察。美丽的秦巴明珠、发展中的市人民医院、无微不至的人文关怀,一下子打动了这个年轻人。和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妻子商量之后,他们决定到安康创业。
彼时的安康市人民医院刚刚从企业医院转型公立医院之后实现第一次新的跨越,高22层28000平方米的内科医技大楼的启用带动了各学科的快速发展,建立高水平的重症医学科为各临床科室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成为全院上下的共识。马文来的正逢其时,这位功底扎实、先后在湘雅医学院附院、北京天坛医院ICU进修学习的青年医师义无反顾地挑起了这份重担。从筹建科室开始,马文就提出要向省级以上三级医院ICU看齐,严格执行三级综合医院医疗规程。针对资金紧张问题,他建议标准不降、分步骤实施。一方面,安排医疗团队到交大一附院和西京医院ICU进修学习;另一方面,规划配置相关设施。到2014年8月,经过大半年紧张有序的准备,市人民医院ICU正式运行,前来指导工作的省上专家称赞起点高、标准高、很规范,市县医院同行参观之后感叹开了眼界,提升了全市重症医学的档次。
省市专家同行的赞誉和感慨很快成为生动的事实,马文带领的ICU团队通过一次次与死神殊死搏斗,挽救了一批在基层医院濒临死亡的患者,不仅得到了从市级主管部门到基层医疗机构的充分肯定,也赢得了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赞誉。如今,安康市人民医院ICU已经成为全市医疗系统的一张亮丽的名片,既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西安市、汉中市等医院前来参观学习交流,同时在全市成为一个标杆,紫阳县、石泉县、汉阴县、平利县、汉滨区等医院纷纷邀请马文担任顾问,协助筹建或提升ICU救治能力和水平。
2016年岁首,一条新闻出现在各大媒体上,这就是陕南首条空中医疗救援通道正式开通。背后的新闻是,负责执行陕南空中医疗紧急救援转运任务的就是马文和他的团队。
勇担当,超敬业 日夜守护重症患者脱险
重症医学科简称ICU,在常人眼里是一个神秘的地方。进入ICU的患者全都急危险重,结局要么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要么从此告别人世。这类患者不仅发病急,来的突然,救治难度大,而且患者家属没有心理准备,往往难以正视现实,ICU医务人员常常成为他们发泄悲情的对象,这也是很多医务人员不愿从事ICU的重要原因之一。
58岁的杨某平做梦也没有想到,一场酒险些要了他的命。那天下午,他和几个朋友小酌了几杯,不料半夜疼痛欲绝,当送到安康市人民医院的时候,已经险象环生,急诊科迅速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大家一致认为属于典型的重症胰腺炎合并胆道结石,随时有生命危险。通常这类病都要送往省城交大一附院、西京医院等医院,主要原因一是上级医院救治能力强、治疗条件好,二是怕救治无效担责任,担心医疗纠纷。看着家属犹豫是否转往西安的窘况,参与会诊的马文提议,不能再耽误时间了,先把病人转入ICU抢救。就这样,生命垂危的杨某平进了ICU,在采取常规抢救措施的同时,马文决定采取锁骨下深静脉穿刺补液,使药物直达靶心,保证心脏正常跳动。在病人生命体征趋于稳定后,马文指导介入治疗医师在大型C臂下经鼻腔放置空肠管,导管绕过胃、十二指肠直接抵达小肠,这样建立饮食通道后既保证了病人营养,又有效抑制了食物对胰腺的刺激作用。10天后,杨某平转危为安,又过了10天,他顺利走出了ICU。这期间,杨某平的家属始终守在ICU家属休息室,医务人员进进出出看的真真切切。他们发现,马文几乎整天都在医院,除了大部分时间在ICU,偶尔会到楼上的妇产科去。终于,他们得知一个小秘密,马文的妻子在妇产科住院。于是,他们背着马文,手捧鲜花到马文妻子的病房,对马文日夜守护病人深表感激,同时送上一个红包以表谢意。其实他们不知道更大的秘密是,早过而立之年的马文夫妇因为忙于学业和工作,一直没要孩子,眼见年龄大了,就有了计划。也许是年龄原因,马文妻子的孕程并不顺利,到医院保胎成了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但是,马文从来没有因为这一点耽误工作,他总是匆匆忙忙瞄一眼妻子,然后就返回科室。这位对丈夫从无怨言的妻子从病人家属真诚的话语中,再次感受医生的伟大。病人家属走后,她立即告知了马文。当天下午,杨某平的住院账户上,多了2000元预付款。
胡蜂,原本是一种益虫,但在夏秋之交因与人劳动生产发生冲突,成为秦巴山区的公害。每年九月前后,总有一些群众从事劳动生产时被胡蜂蜇伤。紫阳县的夏某必老人就是在山上干活时被胡蜂蜇伤的,72岁的他被送到市人民医院时,已经不省人事。经初步检查,被胡蜂蜇伤100多针,其中右臂达17针。胡蜂蜇伤患者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通过血液净化排出毒素,大家往往以为就是透析。其实,血液净化绝不是透析那么简单,它还包括血浆置换、血液滤过和血浆分离免疫吸附等方法。夏某必老人不仅年龄大,而且蜇伤严重,若只做透析根本解决不了问题。马文果断安排实施血液灌流,然后进行血浆置换和血液滤过,经过与死神拼搏,老人化险为夷。为防止老人蜇伤皮肤坏死,医务人员每天为蜇伤处涂抹香油和药膏;为防止老人下肢静脉血栓脱落,马文指导介入医师给他放置了下腔静脉滤器。1个月后,老人痊愈出院,这个质朴善良的山里老人拉着马文的手,泪水在眼眶里打转,久久说不出话来。2014年以来,市人民医院先后收治胡蜂蜇伤患者111例,省重症医学委员会主委王雪教授一行在安康检查指导胡蜂蜇伤治疗工作时,对市人民医院ICU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汉滨区三院的医务人员至今都无法忘记,一个产后大出血的产妇送到医院时,已经奄奄一息,自己的抢救能力有限,只得求助转往上级医院。然而,当一家上级医院派人看了以后,认为已经没有希望,拒绝转院。医患双方僵持之际,马文被请了过来,他十分真诚地告诉家属,救治希望非常渺茫,但他愿意把产妇接走,尽全力抢救。悬在基层医院心上的石头终于落地了,病人家属也再次看到了希望。遗憾的是,一周后,产妇抢救无效死亡。这期间,他们看到马文团队的无私敬业,感受到马文们的医学人文关怀,尽管结果很残酷,但他们默默承受了。汉阴县一名18岁青年的母亲,也是在马文这里平静接受了残酷的事实。她的儿子遭遇了严重的车祸,脑组织大面积挫伤,从汉阴县转入市人民医院时,已经无法摆脱呼吸机,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呼吸。突飞而来的横祸使这位母亲及家人无法面对残酷的现实,每次马文与他们谈话沟通告知病情,身心憔悴的母亲就跪在地上恳求“一定要救救儿子!”马文既感动,又无奈,他通过北京、长沙、西安的老师寻求救治方案,得到的均是一片惋惜之声。他把这些情况告诉家属,并表示无论哪家医院能救治,他都会竭尽全力把病人运送过去。病人家属带着检查结果跑了许多大医院之后,回到安康对马文说:“摘掉呼吸机吧,我们都尽心尽力了。”
马文说,趁着自己还年轻,要抓紧学习,每天掌握一种疾病。他还要求整个团队严格操作医疗常规。直到现在,他每天都保持着一小时的学习习惯。他的孩子还很小,但他把大部分时间都给了病人。在他的时间表里,每天中午和下午下班后,他要回到医院附近的家做两顿饭,晚饭后带带孩子。大约21点以后,他回到科里,了解患者情况,参加治疗,与家属沟通。夜深了,他游曳在知识的海洋里,把实践和理论紧密融合,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视患者,为亲人 婉拒红包彰显医者仁心
2014年11月的一天,市人民医院120按照指挥中心电话指令,把一名“头部外伤”女患者接回医院,她是在乘坐电动车时意外严重摔伤,到医院时已经深度昏迷,瞳孔散大,自主呼吸消失,心率仅40次,急诊科立即组织院内专家会诊,大部分专家认为救治希望十分渺茫。患者的一位亲戚是本市一家医院的资深医生,也持悲观意见。眼见患者家属就要放弃治疗,马文恳求患者家属给他一点时间来救治患者。家属看着憨厚诚恳的马文,不报希望地答应了。此后几天,他一直守在科里,到了第10天,这位37岁的女患者终于苏醒过来,20天后,她奇迹般地痊愈出院了。后来有一天,在江北大街喜盈门超市门口,这位有两个孩子的母亲见到马文突然跪在地上,她激动地说“不知如何感谢救命之恩,只有这种方式感到心里舒坦。”现在,她常常带孩子到医院看望马文,叮嘱孩子牢记这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恩情。
作为一名医生,工作中常会遇见患者家属送红包、请吃饭的事儿。每当患者家属以不同方式给马文送红包时,马文都婉言谢绝,实在推脱不掉,就暂时收下,以打消患者及家属的顾虑,等患者痊愈出院时,再请护士长将红包退给他们。今年6月5日下午,马文到旬阳县医院接一名见义勇为的教师来院治疗,即将离开时,被一群人拦住,他们跪在地上,恳请把他们的一名病人也带走。经过了解,原来产妇房某娟摔了一跤,结果胎死腹中,县妇幼院6月4日凌晨4点为其实施了剖宫取胎术,术中发现子宫收缩乏力、出血多,立即进行了子宫切除术。当天中午因腹腔出血又进行了二次剖腹探查,并给予了对症输血。然而房某娟情况并未好转,且有急性溶血迹象,遂迅速转入了县医院ICU,诊断为多器官功能衰竭、DIC等6种疾病。到了6月5日下午,房某娟呼吸困难加重,血氧不能维持,生命体征不平稳,医院已经与家属谈话安排后事。恰在这时,马文团队出现了,精良装备和专业素养令他们眼前一亮,仿佛久旱逢甘露、沙漠见绿洲,便一下子围了上去,乞求救救他们的亲人。此情此景足以感动所有人,鉴于一车只能转运一名病人,马文诚恳地说:“请你们相信我!我一定会回来把她接到我们医院!”马文说到做到,在把见义勇为的教师接回医院后,他迅速返回旬阳,并提前制定了抢救措施。面对这个随时可能死亡的产妇,马文当场实施麻醉、插管,使用专用材料和药品......夜幕降临之时,房某娟病情趋于稳定,他立即启用高端转运呼吸机,将其接回医院进一步治疗。事后有人说,如果不是马文,结局可能就要改写了。在市人民医院ICU,马文的敬业与专业、诚恳与耐心,深深地打动了产妇房某娟一家人,她的母亲几次拉着马文的手,千言万语不知说什么,老太太看到谈话间和走廊都有监控,硬是在楼梯间堵住他塞给一个红包,马文怎么解释都无法说服老太太,只好把红包交到了院纪委,这个红包里的6000元最后上到了房某娟住院账户里。6月18日,房某娟痊愈出院,在千恩万谢之际,才得知红包的真情。
实际上,退还红包的事情,马文每年要遇到好多次,许多患者及家属十分感动,纷纷送来锦旗、感谢信,赞誉这位执着、敬业、善良的好医生。每当这时,他总是说:“患者的信任就是最大的荣誉和鞭策,我们还要继续努力!”
这就是马文,一个好学、上进、憨厚的回族好青年,一位“超敬业、敢担当、有仁心”的好医生。他捧出一颗赤子之心,感动了世界,赢得了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