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四大机制”巩固健康扶贫成效

作者:刘勇来源:汉阴县卫健局发布日期:2020-12-01 16:00
分享

汉阴县坚持党政主责、卫健主抓,健全完善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优化服务、健康促进工作长效机制,有效解决脱贫群众因病返贫问题。

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建立三级防返贫监测体系。由县卫健局牵头成立监测预警中心,县镇医疗机构设立监测办公室,各村医疗机构设监测点。县卫健、医局、扶贫部门加强配合,对农村非贫困人口、脱贫人口、收入边缘人口(以下简称三类人群)患病情况进行摸底排查,监测预警中心按月收集信息,分类建立台账,及时录入监测预警信息系统,动态监测“三类人群”患病信息。该县实行“黄橙红”三色预警管理,将“三类人群”中新增慢病人员纳入“黄色”预警管理,新增大病重病人员纳入“橙色”预警管理,自付医疗支出比重达到家庭可支配收入40%的纳入“红色”预警管理,重点防范“红色”预警人群致贫返贫风险。对“黄色”预警人群,镇村两级医疗机构落实慢病签约服务,需办理慢病症的协助其办证并享受医疗保障政策;对“橙色”预警人群,开展大病专项救治,按规定享受健康扶贫政策;对“红色”预警人群,及时落实大病保险与大病救助,情况特殊的,启动民政临时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消除预警风险。各镇政府定期开展集中研判,对因病造成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现行脱贫标准的,医保、民政等部门协调联动,综合施策,减轻患病人口医药费用负担,全力防范各类人群因病致贫返贫风险。

健全能力提升机制,推动健康扶贫工作由“促脱贫”向“防返贫”转变。围绕“县镇一体、镇村一体”建设优化医共体内部运行管理机制,建立人才下沉、技术下沉、信息共享、需求对接、目标考核“五项机制”,不断完善村医的进入退出、权责分工、考核管理及待遇保障机制,实行人员管理“县聘镇用”和“镇聘村用”。县卫健局建立“卫健人才基金”,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招录本科生落实3—20万元的奖补政策。加强专技人员在岗培训,积极实施“十百千万”人才培养计划,为县级医院培养学科带头人及技术骨干,为镇卫生院转岗培训培养全科医生,全面补齐基层人才短板。该县健全镇卫生院科室设置,更新配置医疗设备,对1000 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新建社区卫生室,1000人以下或不具备设置条件的由镇卫生院及邻近村卫生室开展巡诊服务,实现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医疗服务全覆盖。

健全优化服务机制。根据外转患者较多的病种,针对性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不断优化大病救治闭环式管理流程,做到一人一策、一病一方、救治一例、销号一例。对县内具备救治条件的大病患者,严格按照相关病种临床路径要求,规范临床诊疗行为。对县内不具备救治条件的大病患者,联系对口帮扶的三级医院派专家指导救治。镇村两级做实做细慢病签约服务,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对重点人群“应签尽签”,深化慢病签约服务内涵,提升签约服务效能。卫健、医保部门严格落实“资助、减负、便民”三项举措,优化“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服务、一单式结算、一窗口办理“三个一”便民举措,切实优化群众看病报销流程,提升群众看病就医满意度。

健全健康促进机制。建立县、镇、村、片四级网格化管理机制,突出抓好“片区”网格建设,选聘网格长解读健康教育政策、普及健康教育知识、协助开展健康扶贫,并纳入责任医师团队管理,履行居民健康宣讲员、信息员、督导员、帮办员“四员”职责,全方位织紧织密健康教育网格。大力实施重点疾病综合防治,以基本公共卫生项目为纽带,对10种重点传染病实行专病专防,突出抓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继续实施地方病三年攻坚行动,对碘缺乏病、砷中毒等地方病患者落实健康管理。县卫健部门持续开展健康村庄、学校、企业等8类健康细胞建设,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加大健康危险因素干预力度,持续提升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从根本上斩断因病致贫返贫根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了坚实的健康基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