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提案
标题 | 【政协提案】关于加强老年人养老事业的提案 | ||||
编号 | 58 | 办理部门 | 老龄人口科 | ||
处理状态 | 已办结 | 签发人 | 王龙军 | 类别 | C |
签发日期 | 2020-08-09 10:00 | 发布日期 | 2020-08-12 16:19 | ||
正文 |
近年来,我市按照中省决策部署,把构建养老服务体系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将发展养老服务业列入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安康市民办养老机构运营补贴实施办法》等一系列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文件。使老年人养老事业得到长足的发展,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更应该看见在发展养老事业中存在的问题。 一、老年人养老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末安康市全市人口303.7万人,60岁以上老人44.9476万人,占全市人口14.8%。通过对比分析,我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呈现“一快二化三多”的状况,一快就是人口年增长快。二化就是指高龄化和空巢化。三多就是贫困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多。 (一)老年人的经济状况。 据市民政局调查,除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和企业退休老人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外,老年人的主要经济收入就是养老保险金和高龄补贴,子女供养补贴老人因子女收入高低出现较大差别。老年人只要身体好的,还有劳动能力的,会以不同的形式来增加经济收入。农村老年人多以种地为主,有少部分低龄、且身体好的老年人也靠打工增加收入。而身体状况差的,则只能靠政府各种补贴及子女供养。 (二)老年人居住情况。 大部分与子女关系相处得很好,和子女同住,安享天伦之乐,有些则由于生活习惯不同选择个人独居。农村中青年几乎都选择出去打工挣钱,使农村很大部分都是留守老人,处于无人看护,自己照顾自己的境地。 (三)养老保障体系 全市累计投资2.3亿元,实现了市、县区公办老年公寓全覆盖,培育发展民办养老机构13家,积极争创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建成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0个、居家养老示范社区10个、居家“互联网+养老”服务试点社区8个;建设农村互助幸福院1119个,实现了农村互助幸福院在行政村覆盖率达80%。 二、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空巢”现象的增多给传统的“家庭养老”带来了新的问题。传统的“家庭养老”是建立在子孙同堂、兄弟不分的基础上的,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大家庭居住方式已经不适应人们的需求,家庭趋向核心化和小型化。但是“空巢”现象的增加却给传统的家庭养老带来了问题:子女空间上的离开使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照料失去了依靠,如果老人一旦生病,子女不在身边,生活中就会有诸多不便,而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时,悲剧就在所难免。 环境变化加重了空巢家庭问题。居住条件变化,过去的大家庭、大杂院转变为小家庭、单元房。老年人与单位的联系减少,与邻居的交往减弱,容易感觉到孤独、寂寞,从而产生悲观情绪,不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二)较低的收入让部分老年人生活堪忧。稳定和充足的收入来源是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保证,然而我市老年人总体收入相对较低的现状,让部分老年人生活陷入囧境。一是过低的收入直接造成了老年人的生活困难。据调查显示,老年人生活中有33.53%的困难来源于经济方面,“经济困难”成为我市老年人生活中的首要难题。其中生活在城镇的老人,有26.03%的困难来源于经济方面;而生活在乡村的老人这一比例高达39.56%,由于收入更低的缘故,生活在乡村的老人也面临更多的经济困难。二是低收入也使部分老年人对养老机构望而却步。在不选择机构养老的原因的调查中,“经济压力大”是不选择机构养老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也是老年人对住养老院最大的担忧。 (三)养老服务机构自我保障力差。公办养老服务机构供养标准低,医疗设施配备不到位,每个机构管理人员和护理人员严重不足,管理和服务水平都在社会低状态下运营,勉强维持。而目前正在运营的民办养老机构,因投资大巨,房屋建设,装修、消防、无障碍设施等配套设施受资金影响,很多无法一次性到位,需要入住机构养老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因民办养老机构医疗设施不配套,不能入住,而真正能掏钱有愿意在老年公寓颐养天年的老人,又嫌民办养老机构条件差,不愿入住,这样就造成了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低的尴尬境地。养老机构本来就是一个投入大、风险高、利润低、周期长的微利行业,这使得民办养老机构负债大,运行艰难状况。 三、相关建议 (一)加快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家庭养老,是老年人的心愿,在空巢现象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更要加快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强化社区养老功能。全面建设“居家为基础、社区依托机构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实施“互联网 +”养老工程,”利用居家智慧平台,增强社区的服务能力。重点加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最为需要的“医疗护理”和“生活照料”方面的服务,加强对社区养老服务员的专业培训,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让老年人在社区大家庭中,找到归宿感、增强幸福感。 (二)提高老年人的收入水平,减轻老年人经济负担。一是提倡老有所为,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鼓励老年人为社会发展继续作贡献。对于身体素质较好并愿意从事新工作的老年人,应当为其提供机会,在增加其经济来源的同时减轻社会压力。二是政府要继续增加投入,制定优惠政策积极发展福利性公共养老设施、减少服务收费、提高服务水平。三是提升高龄津贴补贴标准,建立对家庭养护困难老人的救助保障体系。 (三)推行医养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医养结合是在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提供养老机构的医疗支持,通过整合医养资源,创新老人医疗服务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政府在居家养老服务、集中供养老人服务等方面,不仅需要出台更多激励政策,还应引导社会各界力量的积极参与,把破解养老之忧与有效利用医疗资源结合起来,确保医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1.积极贯彻《关于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快将医疗机构面向老年人开展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工作落到实处。2.建议政府在医养结合方面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特别是在土地供应、融资服务、税费减免以及财政扶持等方面加大力度。同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医养服务,确保民间资本举办的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与政府举办的医养结合机构享有相同优惠政策。3.建议加大医养结合宣传力度,通过开展送医下乡义诊活动,免费向群众发放医养结合宣传资料、提供咨询服务,及时解疑释惑、回应群众关切,从而提高群众对医养结合的知晓率,促进医养结合工作的开展。4.建议加强医养结合的专业人才保障。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人才,开启人才培养新模式;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通过招募社会义工、志愿者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到养老事业中来。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是全社会对老年人养老的热切期盼,希望在个人、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下,实现《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中所提到的,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的基础上,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使老年人及其子女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高的目标,让“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变成现实。 |
||||
回复 |
尊敬的张兆明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老年人养老事业的提案”收悉。首先感谢您对发展老年人养老事业的关注和支持!您的提案对我们进一步做好医养结合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推动作用。市卫健委领导对您的提案高度重视,迅速安排,落实办理。现就您的提案答复如下: 安康作为首批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依托地理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养生养老健康产业,积极探索特色鲜明的医养结合发展之路。市政府成立了医养结合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相继制定出台了《安康市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安康市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相结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明确了医养结合试点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初步建立了一整套推动医养结合试点的政策体系。通过创新实践,持续打造和培育医养结合的“五种基本形态”,医养结合取得较好成效。安康荣登2019年中国康养城市排行榜50强,被评为全省生态健康养老产业示范市,安康医养结合模式入选2019年全国医养结合200例典型经验,《陕西健康老年报》头版刊发了《打造西北最佳生态宜居的健康养老福地---安康市开展医养结合工作纪实》,对安康市医养结合做法和取得的成效给予高度评价,有力推动安康市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但正如您所说医养结合作为新生事物、新的业态,在项目规划、土地供应、金融扶持、医保支付、税费优惠等缺乏有力政策扶持,导致医养结合发展困难较大,辐射带动作用较弱,品牌效应不明显,且安康市属于连片特困地区,财政非常困难,医养结合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医养结合快速发展。下一步,市卫健委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协调力度,针对您提出的几点建议,我们将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一是落实签约责任。进一步理顺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完善配套措施,夯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合团队工作职责(由社区家庭医生3 人(家庭医生、社区护士、公卫医师)与二级或三级医疗机构 1 名执业医师组成),引导群众有序就医,促进基层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完善就医绿色通道。不断提升老年人就医需求。二是强化签约个性化服务。按照协议为签约居民提供全程服务、上门服务、错时服务、预约服务,电话随访,健康教育、老年病养生指导、健康医疗咨询等多种形式的服务。对于签约的慢性病患者,家庭医生可以酌情延长单次配药量,减少病人往返开药的频次等,为签约居民提供更多的便利和实惠。鼓励健康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社(义)工、志愿者等加入家庭签约服务团队,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镇卫生院)纳入家庭医生团队管理,为居家养老人群提供多元化服务。三是注重签约服务创新。为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不断创新医养结合服务方式。市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突出优势,建设了2000余㎡的中医特色诊疗中心,设立了针灸治疗、康复理疗、治未病等特色门诊,开发了药膳、保健品、膏方等中医产品,满足群众多层次需求。针对全市五保老人基数大,失能、半失能人群数量多的现状,各县区积极探索建立了镇级“两院融合”、社区“家庭病床”模式。汉阴等县区创新推进敬老院与中心卫生院深度合作,为敬老院人群提供医养养老服务,不断提升医养服务群众能力。 二、全力落实老年健康优抚政策。一是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优待政策。全市医疗机构(含民营)按要求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在全市集中开展“懂健康知识,做健康老人”主题宣传义诊活动,宣传普及老年健康政策和健康科学知识,增强老年人健康意识,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营造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会环境。二是持续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力争在全市建成一批省级和市级医养结合示范单位,引领全市医养结合工作的创新发展,有效缓解老人看病难、病后护理难、生活照料难等问题。积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医养结合机构,鼓励企业与医疗卫生和养老机构开展医养护一体化机构合作建设,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产业。积极培育打造汉滨区阳光爱心护理院、石泉县汉水颐园老年公寓、岚皋县老年公寓等一批集养老、医疗、护理、康养为一体的医养结合机构正在快速崛起,有效增加养老服务供给。三是高度重视医养结合人才培养。支持安康职业技术学院设立养老护理专业人才培养基地。通过设立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在护理学专业开设老年护理课程,积极组织参加全国养老护理人才培训等,提高专业技术能力。 三、积极探索开展医养结合的新路径。一是落实医养结合扶持政策。落实财政部、税务总局、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商务部、卫生健康委《关于养老、托育、家政等社区家庭服务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公告》等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医养结合的金融扶持、财政补贴、土地供应、税费优惠、创业扶持等优惠政策,优先保障医养结合建设用地,拓宽医养投融资渠道,将医养项目列为政策性投资银行的重点扶持对象,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医养服务业的有效信贷投入。二是加大医养结合项目资金投入。加大医养项目的支持扶持力度,探索设立医养结合发展基金,优先安排医养项目,优先安排医养招商项目,逐步实行有针对性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保障足额资金投入。三要打通医保支付医养服务项目。厘清“医”和“养”的边界,对符合基本医保范围的疾病诊疗、医疗康复、医疗护理、安宁疗护等医疗服务费用由基本医保基金支付,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激发开展医养结合的积极性,满足不断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促进全市医养结合工作高质量发展。 再次感谢您对加强老年人养老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