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陕协作支援山区不负使命

作者:曹靖来源:石泉县卫健局发布日期:2022-04-14 14:57
分享

江苏与陕西的友好合作由来已久,而持续精准的医疗帮扶协作更是有力推动了广大基层群众脱贫致富健康先行的基础大业。

帮扶务实高效来石传经送宝

石泉县位于秦巴山区,位置偏远,民风朴实,基层经济底子薄,医疗环境和医疗技术较为落后。2021年4月,汤济源作为第4批医疗援陕专家,从金坛区中医医院来到陕西省石泉县中医医院急诊科进行为期一年的对口支援。

在他来到急诊科不久,一名13岁的患者朱某在外突然晕厥,家人急送医院,诊断后发现患者有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患者年纪尚小,由于之前未发现自己有这个疾病,抢救迫在眉睫。”时间就是生命,整个急救过程紧张而有序,危情解除后,汤济源一直在床旁观察着患者的症状及心电图的变化,直到患者的胸痛症状逐渐减轻,他和同事们才稍稍松一口气。针对这个病例,他和急诊科全体人员进行了分析讨论。“每一个疑难病例都必须进行病例讨论,虽然这次能够抢救成功,但是在抢救的过程中我发现,当地群众的疾病预防保健知识缺乏,对于基础疾病的重视不够,加之村、镇、县与市区之间的距离相对较远,一旦遇到需要急救或紧急转运的患者,在路上消耗的时间就会较长,需要我们基层的医疗机构进一步提高对急危重症的处理能力,从而给患者的救治、转运争取黄金时间。”

汤济源把这样的想法落实在日常工作中,针对各种常见病的诊疗指南和危重病人抢救流程组织知识讲座及培训,进一步提升科室诊疗水平。对口支援的300多个日夜,科里有事他总能做到随叫随到,经常是待病人病情平稳后返回宿舍已是凌晨。“我个人理解,医者的使命担当就在于救治生命,与死神赛跑,给患者重生的机会。”

在做好医院业务工作帮扶的同时,汤济源医生还积极参与到石泉县当地的健康帮扶工作中,随着医院的健康义诊小分队深入到乡镇卫生院为基层医护人员讲解怎样识别心脏骤停以及如何采取规范的操作方法为患者进行心肺复苏等知识。除颤仪、洗胃机、吸痰器、呼吸机的使用和维保,从基本理论再到实践操作,手把手指导,一轮又一轮的示范讲解,教导医务人员如何进行高质量、正确的抢救方法。遇到问题,汤济源医生逐一耐心进行解答。“运用拿来主义的方式,把最新的技术,最新的治疗方式教给大家,是为最直观、最简便、效率最高的方法。”

服务好第二故乡 致力于百姓健康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完善对口帮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仍然任重道远。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我们要认清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一名合格的帮扶医生,为基层人民健康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自新冠疫情暴发至今,医务人员加班加点已是常态。“山区的医护同事们非常辛苦,在基层能够做到疫情防控和日常医疗业务两不耽误,真的需要很强的奉献精神。”每当看到身边的医护人员忙碌的身影和病房里患者求医心切的眼神,汤济源都会义不容辞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在急诊室,我目睹了一位67岁胃癌晚期的农村五保户向每位医务人员鞠躬道谢,面对疾病带来的剧烈疼痛,每次帮助他得到缓解的医生已成为他心中最感激的人,这让我感到很震撼。”老人离开医院的时候,汤济源随同上了救护车。通行途中,路的一边是江,一边是山,山中散落着零星的房屋,一条条水泥路蜿蜒在山间。

“国家政策好,路都修到村民的家门口。只要村民一天没搬家,政府都会想办法把路修上去,万一哪天他们生病也好叫车去接到县城就诊。”经过1个小时的山路,老人蹒跚的下车,走进了当地的养老院。又有数个老年人被搀扶着接上救护车,养老院的负责人表示:“夜里来一趟不容易,顺便把这几位老人家接上去一起看一看吧!”返程途中汤济源问:“你们救护车怎么收费?”同行的潘医生笑了笑说:“我们不收费。”

回到医院,医务人员们迅速的开始了下一步的诊治工作,救护车免费、抢救免费、输液免费......除了必要的药品和检查项目,为群众能省则省。望着这群把“为患者省钱”落到实处的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进院如进家,见医如见亲,恐怕这就是此地最好的医患关系的诠释吧。”汤济源感叹道。

岁月如驹,光阴似箭,2022年4月10日,是汤济源医生援助石泉县中医医院的一周年。

“目前本批次共派遣支医人员6人,共完成诊疗约1300人次,完成手术量350余次,带教查房171次,业务培训35次,参加培训人员达500余人次,参与下乡义诊6次,参与协助受援单位卒中,胸痛中心建设,提升受援单位医务人员的心肺复苏技能,外科腹腔镜手术技术、麻醉科神经阻滞术后镇痛技术,妇产科宫腔镜手术技术等,加强护理团队技术操作规范及人文建设。”来石的支医工作让汤济源真切地体会到了石泉的民情,也感受到了党和国家的政策改变了基层群众的生活。“援陕工作生活让我深入西部基层,磨砺了我的身心,我感到责任重大,必须勇于担当才能不辱使命,不虚此行。”

一年的时间足够让他乡变成第二故乡,支医即将结束,但对石泉这座山城的记忆汤济源永远不会忘记。在这一年的生活中,他努力适应新环境,独在异乡为异客,在家乡的饮食是清淡的,到了石泉,饮食以麻辣为主,刚开始嘴巴上火,大便带血,里急后重,让他体会到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深刻含义。而急诊科室收治的患者大多来自农村,年龄偏大,不能够用普通话来沟通,但是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不仅克服了语言上的障碍,他甚至还学会了一些当地口音。

“能参与乡村振兴的国家大战略,我感到无比的幸运与光荣,工作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不管我在哪个岗位工作,我都将毫不犹豫的继续履行岗位职责,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石泉经历的点点滴滴必然会伴随我一生,这段支医的日子将成为我短暂人生中值得回忆的高光时刻。”汤济源这样说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