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新冠病毒“乙类乙管”以来,石泉县按照“保健康、防重症”要求,严字当头,实字托底,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各项措施关口前移,切实筑牢基层医疗救治防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1月15日,央视《焦点访谈》以《守好农村地区救治阵地》为题,大篇幅聚焦石泉县疫情防控工作。
坚持“底数清”,全面掌握重点人群情况。按照重点人群“三色管理”要求,加强分级分类管理,及时摸清全县65岁以上老年人合并基础疾病以及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等情况,对全县25419名重点人群(重点人员2342人、次重点人员4159人、一般人员18918人)准确分类标识健康风险状况进行分类登记,全面完成个案信息录入,实施绿(低风险一般人群)、黄(中风险次重点人群)、红(高风险重点人群)三色分级健康管理。以群众健康需求为导向,结合“健康帮扶+家庭医生团队服务”,公开发布县镇村三级医师团队信息,落实签约服务管理,充分发挥签约家庭团队作用,及时对全县重点人群进行访视。各镇疫情防控指挥部统筹协调,健全辖区内网格化布局,将重点人群按片区明确到村组干部实行包保服务,分级分类对重点人群提供健康教育、健康监测、疫苗接种、用药指导、康复治疗、转诊治疗和生活保障服务,细化落实各项优化措施,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坚持“渠道畅”,健全优化诊疗救治体系。按照“健康监测、分类管理、分区包片、上下联动、有效救治”的原则,充分利用“三类型”医院建设契机,将石泉县传染病区提升改造为新冠定点医院,将石泉中医医院新院区改造升级为亚定点医院,将石泉县中医院老院区改造为方舱医院,集全县之力为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配足配齐医疗物资。统筹全县住院床位、救护力量、诊疗能力,加强新冠病毒感染患者分级分类管理,确保满足县域重症床位设置要求。建立双向转诊管理规定及转诊流程,持续与上级医院做好对口帮扶工作,利用远程指导、派驻人员帮扶带教,切实提升县级医疗救治能力。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作用,建立了以村卫生室为网底、镇卫生院为基础、县级医院总牵头的县镇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健全完善县、镇医疗机构巡回指导、帮扶制度,把更多的资源用到基层一线,促进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时、安全接诊感染患者。
坚持“救治快”,发挥中西结合治疗优势。坚持中药、西药、食疗相结合,实现提前预防、有效治疗、尽早康复。充分发挥中医药在预防新冠感染中的特色优势,结合当地新冠病毒感染的中医证候特点、中药在新冠诊治中的临床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研究确定了9个适合新冠病毒感染患者治疗的中药协定处方,发放中药汤剂7万余份,提供中医“治未病”等个性化服务,降低感染人群数量,有效改善发热、咽痛、咳嗽、身痛等不适症状。同时,及时解决医疗机构退热药、止咳药等药品短缺问题,保证农村群众有医可寻、有药可用、有病可治、重症可转,全力保障基层农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坚持“防线牢”,持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广泛利用各类宣传阵地,通过“线上+线下”的宣传方式,做好新冠病毒感染政策宣传,引导广大群众做好自我健康管理和居家对症治疗,增强个人防护意识,积极应对,减少恐慌,自觉遵守防疫规定,树立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增强人民群众对新冠感染分级诊疗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树立科学就医理念,理性有序参与分级诊疗,促进形成有序就医格局。加大疫苗接种宣传,持续提升新冠疫苗接种率,筑牢基群众健康免疫屏障。
下一步,石泉县将整合资源“扩容量”,进一步扩充医院重症、内科、呼吸科床位容量,确保重症患者得到有效救治;优化流程“保畅通”,保障120急救转运畅通,急救电话“打得进”、患者“运得出”,严格把好急诊抢救“第一道关口”,保障急诊生命通道畅通;关口前移“防重症”,持续开展重点人群健康监测,及时做好风险评估,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健康服务“走上门”,244支家庭责任医生团队452名医务人员定期上门为农村群众提供健康教育、咨询、转诊、用药指导等健康管理服务,降低重症发生率;关心关爱“早预防”,加强对医务人员、患者的心理干预,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积极处置舆情信息,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