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口示范区:信息化推动医共体建设高质量发展

作者:来源:恒口融媒发布日期:2024-04-22 10:35
分享

“叮咚,您有一份新的报告,请注意查收。”4月8日上午,随着一声提示音的响起,恒口示范区中心医院(医共体总院)远程心电中心接收到了来自大同中心卫生院的一份异常疑难心电图,值班医生快速准确地完成诊断并为其出具诊断报告,随后联系总院相关科室为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将病人以最短的时间送入总院,让患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这是恒口示范区自2023年推进“1224”医共体模式以来,将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医疗卫生服务中的一项重要举措。

“以前,我们没有自己的公共卫生信息平台,无法及时查询辖区居民健康信息数据,让我们管理起来特别不方便,让居民就医也跑了不少‘冤枉路’。经过与省、市卫健委沟通对接、积极争取,做了系列前期准备工作后,我们推进了信息化建设,逐步搭建了自己的全民健康信息平台。”示范区卫健局局长胡自勇介绍道。目前,示范区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主要包含公共卫生服务系统、基层HIS系统、区域体检系统、远程影像、远程心电、云安全保护等内容,整个系统平台基本搭建完成,部分系统也已正常使用,成效显著。既弥补了基层卫生院诊断资质不足的短板,也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等问题。最主要的是,居民在乡镇卫生院就可以享受到二级医院的服务,很便利。

信息化是现代医院管理的基础,也是顺应“互联网+医疗健康”“县域医共体”发展的新趋势,更是恒口示范区推进县域医共体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近两年,示范区以深化医改工作为重点,着力打造“1224”综合改革新模式,积极探索提升医疗信息化水平,立足区情实际,创新发展“互联网+”医疗服务,全面推进医共体基于大数据的服务运营能力,实现信息共享与智能服务,让全区群众享受到了医改发展的成果,切实增强了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远程诊断,群众不跑“冤枉路”

走进示范区中心医院心电室,可以看见,医生正运用远程心电平台,实时查看乡镇卫生院发送的心电图并进行审核。据介绍,这样的远程心电可以将基层卫生院的检查检验结果上传到上级医院进行诊断,小的问题在基层卫生院就地解决,可以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基层群众的就医体验,同时也能降低群众就医费用。

据总院心电图室闫医生回忆,之前有一个50岁的患者,突发胸痛且伴有心悸、胸闷等症状,便去临近的大同中心卫生院就医,医生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即时传入总院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远程诊断怀疑急性下壁心梗。后收治总院并再次进行心电图检查,上传至远程心电中心,诊断亦怀疑下壁心梗,随即收入院内二科进行相关检查治疗,经过心脏介入治疗及PTCA+支架术,最终患者病情缓解健康出院。

“远程心电诊断中心启用后,乡镇卫生院的心电数据可随时、快速地上传至平台,我院心电图诊断专家可通过平台在最短的时间内作出诊断。这就意味着如果患者在卫生院已经出现心肌梗死或严重心律失常等紧急异常情况后,我院可直接将结果反馈给他们,并安排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对接指导基层医疗机构进行前期处置;对需要转诊的患者,我们将开通绿色通道,实现远程医疗救治的无缝对接。”示范区医共体总院信息中心主任陈培介绍,远程心电诊断,让基层发现的急危重症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诊断及救治,大大减少了因不及时、不准确的判断而延误患者救治的情况。

据了解,远程心电诊断中心自2023年运行以来,已经为辖区三家卫生院提供远程诊断2033余次,让群众少跑腿、省花销,让医保少支出、更高效。


公卫服务,守护居民健康“零距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是乡村医生的重要职责,从儿童疫苗接种到慢性病管理,从健康教育到传染病防控,每一项工作都离不开他们的辛勤付出。之前,他们总是苦于手写病历等系列繁琐的工作程序,但有了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助力,他们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进行签约服务便更方便,也大幅提升了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能力。

在示范区新兴村卫生室,除了配置有摄像头、办公桌和各类医疗用品以外,还有公共卫生服务系统设备,大大方便了群众看病就医。据了解,村医会利用公共卫生服务系统,为每一位村民建立健康档案,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并不断更新档案,时刻关注村民的健康状况,便于早期发现疾病,提供针对性的健康指导。新兴村村医李鹏表示,村卫生室有了这个系统之后,他就可以完成村民健康数据的录入,能够节省需要重复手工录入居民健康信息档案等工作,能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对村民的健康情况了如指掌,也方便定期面对面随访,同步开展健康教育和指导。截至目前,新兴村卫生室已经建立了1712份健康档案,122份高血压慢病管理、50份糖尿病慢病管理、149份儿童保健管理、278份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专案等等。

“我们的信息化平台在区、镇、村三级都有端口,居民的档案信息经系统上传后,我们卫生院和村卫生室都可以看到,中心医院的专家也能掌握,而且公卫系统PC端与手机端的数据是互通的,村医下户随访可随时随地进行家庭医生签约,通过手机APP上传,数据也就同步到公卫系统了,这有利于居民慢病等管理和防控,也能真正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落到实处。”恒口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冯军补充道。

下沉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强起来”

“强基层”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原则和工作内容,加强农村和社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更是题中应有之义。“其实在推进医共体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的主要目的还是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努力把患者留在基层。”示范区中心医院副院长冯伟表示,为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示范区中心医院定期派驻专家,在三个分院与当地医护人员一道为群众提供医疗服务。

2023年起,恒口示范区中心医院与三个乡镇卫生院及115个村(卫生室)建成紧密型医共体,为基层分院提供数据诊断、医疗技术等方面保障。同时,不断推动医疗资源下沉,选派总院多名医务骨干赴各分院参与管理,帮建各类特色科室,逐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一年间,眼见分院发生新变化,梅子铺中心卫生院院长李永文感触很深,“我们分院现在硬件设施不断完善,各类医疗资源日渐丰富,基层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已不再是难题。”

从治病救人到举行大型义诊活动,再到开展业务交流,作为下沉乡镇的业务骨干,罗根深知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我不仅要把更好的诊疗理念和技术带到群众身边,还要经常与分院同事们探讨业务、互促共进。”他说。让基层群众实现“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是罗根和同事们不断努力的目标。2023年以来,专家巡诊、下乡坐诊累计达800余次,诊疗达6000余人次。

为更好发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作用,恒口示范区中心医院依托信息化建设、五大中心等配套措施,推进人员队伍、药品器械、信息系统管理等“七统一”管理,统筹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使得基层首诊率不断提高。“我们以示范区中心医院为龙头,整合全区医疗卫生资源,形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通过信息化平台的建设,逐步实现了医共体内资源共享,不仅促进全区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医共体内人员正常流动,更推动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看病就医需求。”示范区卫健局局长胡自勇说道。

医共体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漫长的过程。下一步,恒口示范区将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的要求,以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依托信息化技术赋能,加快医疗卫生数字化转型步伐,全面提升辖区医疗机构综合服务能力,推动县域优质医疗资源科学、合理配置,实现医疗资源的互联互通、共建共享、便民惠民,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患者少跑腿、让服务更高效、让诊疗更精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