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行计划生育以来,我市累计少生人口200余万,节约社会抚养费640多亿元,在相当长时期内形成了较低的人口抚养比,带来了长达数十年的人口红利期,为安康的循环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但随着经济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口红利却在逐渐消失。在计生工作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市在深化“三为主”的基础上,树立以人为本、大人口、统筹推进三种理念,突出宣传倡导、民生保障、优质服务三个重点,健全社会矛盾化解、信息资源共享、社会监督及群众自治三项机制,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依法行政能力建设、干部作风建设三大内功,不断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创新,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
扶助关怀 让计生家庭生活得有尊严
计生家庭是为国家做出特殊贡献的重要群体,在生产力水平还不发达和社会保障体系还不健全的情况下,由于人口结构单一,致富能力较弱,往往处于弱势,安全感和幸福感较低。他们的生产、生活以及精神世界,都需要关怀和扶助。
面对这一现状,我市始终以关心计生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发展,帮助他们早日脱贫致富为己任。在全面落实中省计生奖励优惠政策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政府为主、社会补充的计生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先后出台了《安康市人口计生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工作实施意见》、《安康市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创业工程实施方案》等系列政策文件。
张修会一家是“家庭创业工程”的受益者之一,家住汉滨区建民办四档村。1997年12月女儿出生后,他于1999年元月领取了独生子女证。他先后得到各级计生部门的扶持资金12万余元,投资1.5万元建起了5亩大棚蔬菜,当年就获利2万元。随后又投资20余万元开办农家乐,成为名副其实的小富翁。他以“订单联营”方式,带动200余户计生户1500余人发展大棚蔬菜,人均年收入超过6000元。像张修会这样得到计生创业帮扶的示范户,全市有3000余户,带动全市计生贫困家庭脱贫上万人。
2014年,我市抢抓新一轮精准扶贫开发工作机遇,积极拓展奖励优惠政策思路,创新关怀帮扶举措,整合了至少15个部门的26项优惠政策,将所有民生政策项目向计生贫困家庭“优先+优惠、普惠+特惠”倾斜。科学制定年度帮扶规划,明确了2014—2016 年重点帮扶579 个贫困村6632 户贫困“计生两户”和2017—2020 年抓好剩余1860 个村14397 户贫困“计生两户”的帮扶工作,确保计生贫困家庭帮扶全覆盖。对失独、伤残等特殊困难计生家庭,优先纳入民政救助对象,优先列为农村低保、五保集中供养范围。探索建立了特殊困难家庭“1145”扶助关怀工作机制,基本实现了对特殊困难家庭生活帮扶、养老保障、大病医疗等基本服务的覆盖。
至此,通过近10年的探索,全市初步建立了较为完备的计划生育家庭利益导向政策体系。据统计,截至2014年,全市计生奖扶人数已达17万余人,累计发放各类奖扶资金2.07亿元。
优质服务 让群众从“躲猫猫”到“真买账”
过去一提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们首先就会想到结扎上环和刮宫引产。这种“一上二扎三补救”的措施,给一些计生家庭留下了永久的伤痛,导致了长期以来群众“不认可、不买账、躲猫猫”。
“到县计生站做手术我很放心,这里的医疗设施比较齐全,医护人员服务水平过硬,来回都是车接车送。”白河县构朳镇高庄村村民李秀花说。
“十二五”以来,全市每年投入1000多万元,优化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体系和增配检查设备,10县区均实现了省级优质服务先进县目标,6个县创建为国家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建成市、县、镇三级标准化计生技术服务机构175个,建成1个市级、10个县级标准化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实验室,为10个县区和130个镇办配备流动服务车140辆。全市“两项工程”服务设备和实验室建设全面达到省定标准,10个县区计生服务站均取得了卫生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定点机构”资格。
有了阵地和设备,人才是关键。2010年,市政府将计生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教育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连续两年选送140余名计生医技骨干到医学院校进行为期1年的脱产培训,选送169名医技人员参加全省“两项工程”脱产进修培训。市上每年举办专业技术培训班不少于2期,年培训技术骨干1000余人次。先后从医疗机构公开选调4名副高级职称医师和11名检验医师,招录126名医技人员充实到基层服务站,服务群众能力得到有效增强。
为把“两项工程“做成民生工程,全市各级坚持将其列为政府民生工程项目,确保每年专项投入经费不少于1000万元。加大“两项工程”政策知识宣传力度,通过有线电视、计生网站、户外大屏、公交视频、手机短信、入户宣传品和宣传活动等形式,深入宣传“两项工程”政策知识。实行“四级联包”工作责任落实机制,对新婚、待孕夫妇等重点服务对象,实行上门登记和月查月访制度。对地处偏远、出行不便的孕检对象免费接送,并给予生活补助或误工补贴。母亲健康检查由镇村组织动员、县区计生服务站组成专家组巡回开展免费健康检查服务。 建立了严格的检查质量管理评估体系,聘请卫生医疗机构专家和计生系统内专家成立了“两项工程”技术指导组,定期深入县区和镇办进行技术指导,规范检查程序和标准。县区计生服务站在国家抽检室间质评中均获全优等次,在全省历次室间质评中均位居前列。
全市累计免费为育龄妇女做健康检查140多万人次,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15万余人,每年落实免费技术服务项目2万余例,免费计划生育基本技术服务覆盖率达100%。群众不再谈计划生育色变,而是积极主动接受服务。
宣传教育 让群众形成正确的生育观念
全市把转变群众的生育观念、弘扬健康生育文化、提高群众政策知识知晓率作为工作重心,坚持新闻媒体宣传和社会化宣传并重,积极构建全方位、立体式计生“大宣传”格局。探索建立了新闻媒体宣传、人口文化阵地引领、宣传精品入户占位、计生文艺宣传活动和人口网站宣传平台“五位一体”的宣传机制,全力推进新闻宣传、典型推介、价值引领和宣传品入户、文化阵地建设、大型宣传活动、人口网站宣传平台建设,提高了计划生育政策和服务的精准化、系统化宣传力度,群众对计划生育政策的知晓率和满意率大幅提升。如今,“男孩女孩都一样,健康成长最重要。男女平衡家家乐,社会和谐代代兴……”等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宣传内容,已通过新媒体、入户宣传品和人口文化阵地等多种形式广泛渗透。全市已累计建成人口文化阵地214个、人口文化大院364个、人口文化书屋1000余个,实现了育龄群众计生政策有读本、保健知识有读物、致富技能有书刊和锻炼场所有氛围、业余活动有载体、学习办事有平台的“六有“目标。
在深化宣传、转变观念的同时,全市坚持把依法行政作为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和大局稳定的重要措施,率先在市一级制定了《安康市再生育审批管理办法》、《安康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办法》等多项规范权力运行的文件。扎实开展阳光计生、诚信计生和法治计生建设行动,开通了“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加强县区和镇办便民服务大厅建设,简化群众办证程序,畅通群众诉求渠道。计生干部的法制观念和执法水平明显增强,切实保障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2014年3月1日,全省“单独两孩”政策落地,我市及时调整思路,从严控违法生育向鼓励依法生育转变,采取五项措施为“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创造良好的环境,为符合生育对象提供优质便利的服务。坚持把政策实施列入年度人口计生工作重点,严把审批条件,及时核查、处置群众投诉。加强政策宣传,引导群众自觉执行“单独两孩”政策。
以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管理合格县区创建为载体,针对实施单独两孩政策,进一步推动了妇幼保健机构规范化建设。加强宣传和出生缺陷干预,进一步完善婚姻、户籍、孕产期保健、住院分娩信息共享机制,健全了高危孕产妇救治和转诊机制。在全面建成县区镇办计生便民服务窗口的基础上,提升便民服务水平,严格执行单独两孩政策适用范围、申请材料、审批流程、政策衔接“四公开”。全面推进生育服务证制度改革,大力推行网上办证,预计年底前有50%的县区实现网上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