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医生是广大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者,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以医疗改革、健康帮扶、巩固乡村振兴为契机,以“保基本、强基层”为思路,以基层群众“就近就医、看得了病”为愿景,立足长远,按照“三抓三促”的工作模式推进村医订单定向培养工作,稳定村医队伍,扎牢农村地区卫生健康服务“网底”。
抓机遇,促推政策落实。为解决好辖区乡村医生队伍存在年龄老化、人才断层、服务能力不足等现状,石泉县抢抓机遇,结合医改和镇村一体化管理要求,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加强与安康职业技术学院的联系,签订了《乡村医生免费订单定向培养协议》,采取“减免学费、订单培养、定向就业”培养模式,在县域范围内招录符合条件的高中毕业生和职中毕业生报考临床医学专业。自2020年起,县财政用3年时间投入200余万元,定向培养60名“大学生村医”,每名定向生在校学习期间,享受学费、生活费定额补助每人每年11500元的优惠政策。同时,制定印发了《石泉县乡村医生免费订单定向培养实施方案》《石泉县2020年至2023年已进入村卫生室工作的大学生乡村医生招聘工作方案》,明确聘用对象,纳入事业编制享受相应待遇,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在毕业三年内,乡村医生必须考取助理医师资格证,在村卫生室继续服务不低于6年,以保障基层医疗健康工作质量,提升基层群众安全感和获得感。截至目前,共与31名学生签约,其中5人已毕业上岗,按协议分配到村卫生室工作充实本地村医队伍。村医的年轻化、专业化对保障群众健康和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抓保障,促推队伍稳定。通过制定《石泉县乡村医生绩效工资分配指导意见》,由乡镇卫生院对新聘村医学生实行一体化管理,村医工资按月预付,村医收入由基本药物制度补助资金、不低于45%的年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政府购买服务构成。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村卫生室绩效工资考核办法等措施,建立了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群众满意度等因素的绩效考核机制,强化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落实奖惩。在按劳分配的基础上对偏远村、服务人口较少的村予以倾斜。对正式受聘的乡村医生,镇(中心)卫生院统一办理“五险”,切实解决其后顾之忧。同时,按照每千服务人口配备1名村医,服务人口大于1000人的可增配1名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要求,探索建立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提高村医服务质量和效率,从而进一步激励村医工作积极性,让村医站好守护村民健康的“第一道岗”。全县152名村医中,大专以上学历占27%,28人取得执业助理医师资格,80%以上的村卫生室能单独开展4类以上中医适宜技术,疾病诊治能力大幅度提高。
抓素质,促推服务提升。与依靠师徒传授的赤脚医生相比,大学生村医接受了专业、系统的职业能力训练,能够为村民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为提高村医业务水平,石泉县制定了《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实施方案》,在考核内容上增加全科医学知识和中医药学知识,采取临床进修、集中培训、对口帮扶、师徒结对等多种方式,保证村卫生室人员每年至少接受6次技能培训,累计培训时间不低于4周;县医院、县中医医院医疗共同体总院每月安排医师到村卫生室坐诊带教,指导工作,使乡村医生不但学得好,而且用得上、干得好,真正承担起网底“守门人”,增进农村居民的健康福祉。同时,石泉县卫健局与安康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对学生上学期间的学业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围绕乡村医生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构建课程体系,增加见习环节,安排学生暑假期间在乡镇卫生院进行为期1个月的见习实践,建立县、镇、村实践教学基地,采用9个月在县级医院临床实习、3个月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实习的“9+3模式”,以确保其按时按质完成学业,回报社会。
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医生,破解医改难题,关键在基层。石泉县从本土实际出发,把脉村医问题,通过“订单式”培养村医项目培养,探索出了一条织牢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之路,造就了一支熟悉当地农村实际情况、具有扎根乡土情感的村医队伍,破解了乡村医生队伍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断档”趋势,让农村居民就近享受到了安全有效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