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医医院儿一科护士长哈海霞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

作者:来源:发布日期:2017-05-08 00:00
分享

近日,中华全国总工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全国先进女职工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表彰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岗和全国五一巾帼标兵。安康市中医医院儿一科哈海霞荣获“全国五一巾帼标兵”荣誉称号,这也是陕西省卫计系统唯一一名获此殊荣者。

哈海霞,女,41岁,中共党员,现任安康市中医医院儿一科护士长。从1994年进入安康市中医医院儿科以来, 她始终将患者当亲人,用无微不至的护理、关怀和帮助为无数患儿找回灿烂的笑脸,成为许多孩子心中名副其实的“哈妈妈”。

一年365天,她几乎天天都在医院忙碌。年过40,仍积极上进,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在她的世界里,患者第一,女儿、母亲和妻子的角色时常缺席,但她却无怨无悔,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任劳任怨。

把职业当事业,舍小家为大家

1994年,因为一句“喜欢”孩子,完成学业的她被分到了安康市中医医院儿科工作。自此,她就和孩子结下了不解之缘,儿科护士也成了她此生挚爱的职业。

护理部的桌子上每天都放着一张手写的工作计划表,完成一项,就在后面打上勾,这是她每日雷打不动的习惯。护士长上午上班的时间是8点,她每天7点前就赶到科室,把一天要做的工作梳理出来,按轻重缓急列出来,然后一项项完成。同事们的印象中,她总坚持坐在护士站,尽管除了科室繁杂的业务工作外,还有医院分派的许多任务都需要安静的环境,但她却说在这里方便给护士们搭把手,患者有问题也能最快找到她。

虽然护士长的工作时间相对规律,每周末可以休息一天半,但她很少完整的修过一天假,即使在家里她也时刻待命,遇到紧急情况,三更半夜就往医院赶。2013年冬日凌晨3点多,科室接诊了一名严重肺炎患儿,由于过于肥胖血管难找,先后跑过城区好几个医院都没能扎上针,科室大夫见状连忙给他打电话,她来不及扎头发坐上车就往医院赶,到科室时顾不上冻得发紫的脸,就关切的询问病情,给孩子打完针、处理好其他事情已是凌晨4点钟。

工作中,她是名副其实的“拼命三郎”,无论多苦、多脏、多累的活,她都抢着干。20146月,110送来一名被家长遗弃的患有智障和癫痫的残疾女孩,蓬头垢面,衣衫破旧凌乱,大小便失禁,身上沾满污物,腿上几处流着脓液的伤口里还有蛆虫,全身散发着阵阵异味。年轻的护士们见此景都退缩了,她二话不说打来一盆水,为孩子擦去身上的尿粪,剃掉长满虱子的头发,处理好伤口后帮她换上干净衣服,边清理边贴心的安抚,很快惊慌失措的小女孩便在哈海霞怀里睡着了。在住院期间,她每天抽时间陪孩子谈心,为她做心理辅导,发动科室护士为孩子买饭菜和生活用品,孩子逐渐康复,稚嫩的脸庞慢慢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在她的护理生涯中,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2010812日晚上8时许,正在带病休假的她得知安康市黄岗实验学校有100余名学生发生了食物中毒事件,她硬扛着身体跑到医院,带领全科护士投入到紧张的抢救中,等所有学生脱离危险后,20多个小时没有合眼的哈海霞,眼前一黑,瘫软地倒在了地上。经过简单的抢救处理后,稍作休息的她又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

对于患者,她尽职尽责,问心无愧。可是提起家人,她总忍不住热泪盈眶,20多年来,她总是将最多的精力、最多的时间花在病房的孩子们身上,经过她悉心照料过的孩子都亲切的称她为“哈妈妈”,而她自己儿子的成长轨迹中却鲜有妈妈的身影。总是早出晚归的她,几乎没有陪孩子过一次生日,没有参加过一次家长会,逢年过节一家人很少聚在一起好好吃顿饭。孩子上小学了,从周一到周五,放学后都是自己坐车到她的科室,在医生办公室一个人吃饭、写作业,等妈妈下班。护士们都为她儿子心疼,可是孩子却很懂事,不吵不闹,心甘情愿地把本应属于自己的母爱让给病房里的患儿。

内外兼修,做合格科室领队人

2015年起,她的时间更紧张了,每天早晨7点左右,更衣室里都能传来她背英语单词的声音。当年5月份,她参加了西安交通大学护理专业研究生招生考试,全院120余人报考,护理专业仅通过4人,她是其中之一。从此每周个周末她都要参加西交大老师的授课,平时利用业余时间看书学习。“哈老师太爱学习了,其他人手机里存的都是音乐和电影,她的手机里全是学习视频。” 科室的护士们常常敬佩地说。

积极上进是同事们对哈海霞的一致评价,她深知在医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仅有一颗爱心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她坚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技术、新知识,先后通过自学取得大专和本科文凭,并通过副主任护师职称考试。在她的感召带动下,科室先后有24人考取大专文凭,9人取得本科文凭。

内外兼修方能稳步提升。在加强技能训练的同时,她还注重理论培训,分批次外出学习。在她的带动下,科室先后有10余篇论文分别发表在《齐鲁护理》、《临床护理》、《中国实用综合医学》等省级以上医学期刊上,她组织编写的《儿科健康教育手册》《儿科护理常规》和《护理技术操作手册》等教材实践性强,广受好评。她和团队配合医生研究,改良的“牛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气管内滴入技术” 使药物疗效得以最大发挥,在低体重儿救治中,改进呼吸机护理,使抢救成功率提高到90%以上。《中西医结合防治儿童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研究》、《自制股动静脉模型在小儿股动静脉穿刺技术培训中的应用》等多项研究先后获得安康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作为儿科高年资的护士长,她不仅积极追求个人进步,还积极传道授业,不断培养优秀的人才梯队,做好儿科护理的技术传承。10年来,她先后培养出6名护士长,其中有4名在儿二科、儿三科、新生儿科、儿科门诊,全院整个儿科护理部都凝聚着她的心血。除了在人才培养上下功夫,其他科室有儿科危重病人的护理诊断和救治,她都会积极参加和帮助。20153月,新生儿科第一例PICC置管在哈海霞的帮助和指导下顺利完成,从2012年以来,她仅参与新生儿科护理会诊、置管等就有30余次。

面对整个行业,她没有把目光仅仅局限在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而是积极为整个安康市儿科护理事业发展贡献力量。作为陕西省护理学会新生儿专业委员会委员,她积极利用该平台,向学会申请在安康市举办各种学习培训班,提升全市儿科护理水平。2016714日至17日,由她申请的“国家级高危新生儿监护学习班”将在安康市举办,邀请到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等长期从事新生儿研究和工作的专家教授授课,为安康的护理事业添砖加瓦,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待同事如家人,以心换心实现素质效能双提升

一双温暖而关切的眼睛,一脸和蔼、慈善的笑容,一副慈母般的口吻,是所有患者对她的印象。但在许多护士心中,她更像是家人,大家有什么事情都愿意和她分享,她出差了,哪怕只有几天,护士们都会十分想念她。有她在,护士们就安心,面对困难也都有了向前冲的勇气。而这些血浓于水的情感都源于平日里对护士们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科室里谁身体不舒服,她都会及时联系大夫医治,时常像家人一样嘘寒问暖,遇到家庭条件拮据的护士,她不仅积极向医院申请帮扶,还自掏腰包捐款捐物。一起在外面吃饭时,她总觉得科室的女娃们瘦弱,常常将自己碗里的好菜拨给大家吃,夏天还常常抽空在家里煮好绿豆汤,带到科室为大家解暑。

在科室管理上,她坚持人性化和制度化相结合,排班上按照业务能力合理搭配,同时奖罚分明,有效提升护士工作积极性,营造追赶超越、力争上游的工作氛围。对于儿科工作量大、任务重、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她一边经常私下里和护士们谈心,帮她们排解委屈和压力,一边积极向医院申请在奖金和夜班费上向儿科倾斜,通过努力,儿科队伍日趋稳定,人员流失率大大缩小。为了确保护理质量上水平,成立了以她为组长的科室8人质控小组,不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监督考核,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并督促整改。

除了做好护理工作外,她还不忘自己的党员身份,时刻以党员的标准开展好党组织交给她的各项任务。作为安康市中医医院儿科党支部的组织委员,她经常组织入党积极分子、党员干部以及科室其他职工召开民主生活会,摆问题、找差距,提意见、建议,不断改进工作,提升团队的工作面貌。同时,积极组织党员和科室其他人员参与医院和科室举办的各种文体活动,丰富职工精神世界,劳逸结合,提升员工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她的带领下, 2012年儿科护理单元被省卫生局和省妇联评为陕西省巾帼文明岗。她个人2008年被市妇联授予“文明和谐家庭”、被市卫生局授予安康市护理管理先进个人,20082009年连续两年被市卫生局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数次被医院评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护士长。2016 5月,荣获陕西省最美护士,201612月荣获陕西省三秦最美护士、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

学习、带教、操作、抢救、查对医嘱、书写护理记录、开会……每天一到科室,她就处于战斗状态,心里时刻绷着一根弦,像个不停旋转的陀螺。回首过往,尽管她常常加班加点以科室为家,牺牲个人时间全身心为患者服务,但她总觉得自己做的还不够好,她说今后的日子里,自己还将义无反顾的干下去,不干最好,只干更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