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救助在健康扶贫工作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作者:来源:发布日期:2017-06-13 00:00
分享

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的关键举措,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败。医疗救助则是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广大基层县区在实施健康扶贫中,从因病致贫、病贫叠加的突出问题入手,在医疗救助方面探索出了一系列经验,有力地提升了救助效率和效果。然而,受资金来源、救助范围、相关制度等制约,医疗救助在健康扶贫当中仍然面临着种种困难和问题,亟待探索和解决。

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工作现状

以陕西省旬阳县为例,该县为拥有45万人口的农业县。全县建档立卡因病致贫群众1.4万户3.57万人,占全县贫困人口的41.5%。医疗救助工作主要体现在减免和补助等方面:从县“合作医疗基金”中拿出一定量的资金为参合群众购买大病保险(2016年约拿出945万元),城乡居民大病治疗首段起付降低70%,从10000元降到3000元;贫困户在县内二级医院住院起付费从800元降低到500元。农村贫困群众在镇卫生院住院合规费用全报销。通过提高合疗报销比例,设立扶贫病床、免收挂号费、床位费、诊查费和注射费,为一部分贫困群众减轻了负担。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通过免费购买合疗、部分药物免费供给、政府兜底等办法给予了保障。

医疗救助在健康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救助资金不充分。因病致贫群众占贫困人数41%,比例相对偏高,医疗救助资金明显短缺,所能惠及贫困群众个人的救助资金额度就非常有限。医疗救助资金来源主要是中央、省、市各级财政拨款,资金缺口一直较大。目前,县“合作医疗”人均筹资还不足700元,全县县级财政每年拨付的专项医疗救助资金也非常有限,对亟待医疗救助施援的贫病群体属于杯水车薪,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对困难群众的医疗救治。面对相对庞大的因病致贫群体,医疗卫生计生部门不得不面临“缺钱办事”的尴尬。

二是救助范围不宽松。目前,健康扶贫医疗救助主要针对因病致贫群众中的大病、重病患者,同时,对病种也有一定范围的限制。虽然旬阳县对高血压等10种Ⅱ类门诊慢性病,实行“一病一方案、一人一处方、药物免费供给”,实现兜底保障,但是,病种界定范围还是相对较窄,还是有一部分亟需救助的低保和低收入家庭被排除在救助范围之外。通过调查了解,真正影响低收入群体健康水平的,有很多都是常见病和多发病,并不在重点界定范围之内。这就导致了部分贫困人群因为基础治疗得不到救助,而导致疾病加重甚至恶化成重病。部分贫困群众仍是“小病”苦苦撑着,久而久之,小病拖成了大病。这与我们健康扶贫的宗旨是不相符合的。

三是医疗定点有局限。合作医疗“定点医院”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救助对象就医选择的空间。如果所患疾病在定点医院看不了或者定点医院没有相应的专科,患者只能去其他非定点而专业对口医院就诊,就不能够获得医疗救助。定点医院的医疗费用常常较高,而很多社会医疗机构、专科医疗机构的医药费用相对较低,同时,入、住院的手续也相对简便。另外,受竞争机制的影响,很多非定点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比定点医疗机构做的更好。一定数量的因病致贫的贫困对象不能选择费用较便宜、服务更好的其他非定点医院,只能“挤”向“定点医院”。定点演变成了垄断。

四是部门沟通未到位。健康扶贫工作是全社会的工作,需要各个部门、各个系统的共同配合。例如,政府慈善机构作为政府救助的有益补充,在医疗救助中就起着重要作用。政府部门的医疗救助与慈善机构的医疗救助一般都是分别开展,在医疗救助实施过程中,两者之间缺乏沟通交流机制,救助情况各不掌握,各种救助之间不能有效衔接,使得医疗救助尚缺乏足够的科学性。再如,政府养老、民政救济、社会保障、红十字会等机构,与医疗卫生计生机构也缺少资源与信息共享,各部门互相独立、自成系统,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协调沟通机制,往往是各自为战,既对国家资源形成浪费,也不利于因病致贫困难群众的精准帮扶。

解决问题的建议

一要多方面拓宽资金筹措渠道。重点要想办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在争取国家、省、市、县财政加大资金投入的同时,积极开拓新的资金来源渠道,鼓励社会公益事业投身于医疗救助之中,积极吸纳社会闲散资金,将更多的捐赠、资助、慈善的款项纳入医疗救助体系。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可以尝试成立完全公益性的大病医疗救助基金,首先争取从政府医疗救助资金中划出一部分资金用作启动资金,然后以合作医疗基金为依托,吸纳社会慈善、社会捐助等各种渠道资金。出台社会医疗救助资金筹集的优惠政策,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医疗救助的积极性,例如在税收方面予以支持,实行捐赠医疗救助金免征个人所得税的政策。“众人拾柴火焰高”, 通过多方筹措,方能使得医疗救助工作有钱办事。

二要下力气改变医疗救助模式。重点要探索开展医养结合工作。调查数据显示:因病致贫的困难群众,大多数为老年人群。这一部分群体的健康扶贫工作,应该探索医养结合的道路,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发挥居家和社区养老的作用,引导老年人一般诊疗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逐步实现社区首诊、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积极探索家庭医生签约式服务,鼓励和引导全科医生与居家老年人建立契约服务关系,通过定期体检、上门巡诊、家庭病床等方式,方便老年人在家接受康复护理服务。探索建立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在技术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机制,帮助养老机构中的医护人员到综合医院进修培训,提升能力。推动落实养老机构医护人员在职称评定、专业技术培训和继续医学教育等方面享受与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同等待遇。这样,就避免了贫困群众只要身体不舒服就向医院走的“一根筋”现象,

三要全方位健全保障机制。要健全统筹协调机制。民政、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卫生计生、保险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共同提高困难群众医疗保障水平;要健全资金筹集机制。根据救助对象数量、患病率、救助标准、医药费用动态变化情况,科学测算医疗救助资金需求,加大财政投入,健全多元筹资机制。以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为支撑,进一步健全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 “一站式”结算平台,推进医疗救助异地结算工作,力争实现与基本医疗保险同时同步开通异地就诊即时结算;要健全服务监管机制;要健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制。加强医疗救助与社会力量参与的衔接机制建设,落实国家有关财税优惠、费用减免等政策规定,支持、引导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资金、物资,积极参与医疗救助特别是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形成对政府救助的有效补充。

医疗救助作为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有计划的解决好资金来源、救助范围、制度机制等问题,对于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实现到2020年让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