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县是秦巴片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贫困人口占全县总人口近三分之一,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生率43%。近年来,石泉县合疗办想方设法解决贫困人口医疗保障难题,创新医疗保障政策,推进贫困人口健康保障工程,着力补齐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的“短板”,率先走出了一条贫困人口就医免费的医疗保障之路。
打牢医疗保障网底 建立精准信息系统
实行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必须筑牢基层基础网底。近年来,在对贫困人口精准到户的基础上,将全县5000户、12000多最底层贫困人口分类建档立卡,逐一精准到户、到人,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贫困人口信息平台,着力提高精准识别和日常管理效率。坚持精准入保,建立“三榜公示”机制,实行公开公平公正评审保障对象,接受群众与社会的监督,保证对象的准确和公正;强化精准识别,建立统一的贫困人口档案管理制度,健全完善电子信息档案;加强动态管理,将贫困人口100%纳入医疗保障范围,维护底线公平。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管理制度,用制度、纪律和舆论规范贫困人口医疗保障的管理,实现了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动态管理工作常态化。
注重顶层设计 完善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体系
在筑牢基层基础网底的前提下,始终注重顶层设计,加强县域统筹,强化政策保障措施。首先,强化资金保障,通过科学测算,每年从合疗总基金中拿出10%的资金,通过协调,整合民政资金100余万元,用于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形成贫困人群长效的救助机制。其次,强化政策保障,对贫困人口住院报销实行全免费政策。在镇级卫生院住院,患者只交起付费,其余费用新农合实行100%报销。在县二级医疗机构住院,患者只交起付费,按现行住院政策报销后,自付费用再实行二次报销,新农合报销35%、民政报销65%,特困人口住院患者实现起付线外全免费。在县外合疗定点医疗机构住院治疗的,由患者持资料到县合疗办办理报销手续。患者自付费用在3万元以上的,合疗给予全额二次救助;患者自付费用在3万元以下的,民政给予全额医疗救助。推行该项制度以来,享受这一优惠政策的特困人群达1215人次,救助资金786万元。针对贫困人口患大病后又无钱治疗问题,在不违反新农合财务制度的前提下,由“事后报销,为事前预付”。政策实施以来,共提前预付10余人次30余万元,有效地解决了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为解决尘肺病患者的农合报销的问题,结合该县新农合工作实际,将尘肺病纳入合疗报销范围,实行常态化管理,截至目前,共有200余名尘肺病患者享受到这一报销政策,报销资金达220余万元。另外,强化机构保障,全县共设立新农合报销网点120个,每一个新农合报销网点都是贫困人口报销的服务机构,实行一站式服务,群众凭一张卡就可办理完所有的报销手续,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服务方式,为贫困人口就医提供及时、方便、快捷医疗救助服务。
创新技术手段 打造高效结算通道
在报销和支付手段上,坚持技术创新,在各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一站式”服务,形成贫困人口操作便捷、报销迅速、支付简易、网络结算的绿色通道。2013年7月,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从创新管理机制入手,充分利用现代电子金融技术,推出了集新农合筹资、就医、报销、查询、监管、金融服务等六种功能于一体的“六能”一卡通,用智能“IC”卡取代过去携带不便、操作繁琐的纸质“合疗证”,实现了新农合运管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琐为规。实现了软件“细化”“扩容”,提升了服务内涵。参合患者凭一张“就医卡”,就可在全县120个网点可享受便捷高效的新农合和金融服务。
两年来,通过不断创新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策,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实现了基本医疗保障科学化、管理精细化,健全和完善了医疗保障制度,增强了贫困人群的健康意识,使他们有病能得到及时的医治,使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基层无盲区、无死角。在贫困财政小县,走出了一条贫困人口持续免费医疗之路。